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弓余侃车:老大得有老大的格局

时间:2024-08-19  汽车商务网  张智

    几天前的一篇小文,《弓余侃车:比亚迪,飘了!》居然被投诉了,内容是分析比亚迪方程豹豹5降价手法有些粗糙,完全可以更圆润一些,照顾一些老客户情绪,仅此而已。

由此,想聊聊老大的格局。

QQ20240729-054136.jpg

其实,中国汽车业的老大,可以是上海汽车集团,也可以是比亚迪,因为2023年,上汽集团的产量是500多万辆,比亚迪是300多万辆。所以,老大的位置尚未有定论。

我的理解,既为老大,必须具备如下几点特质:

一,老大要有老大的气势,参与规则的制定

既然是行业翘楚,那么研发能力一定名列前茅,投入也不会少。这个时候就应该积极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让中国车企在世界行业协会、行业会议中有声音、有影响。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标准、接口标准,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标准,电动汽车的各种安全测试规格,等等。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60%以上,如果我们不能积极参与电动汽车的世界组织,积极参与各项标准、规格的制定,我国电动汽车走向世界,将会受到极大的牵制。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定标准,既然是老大了,就要参与标准的制定,老大得有老大的危机感,比如油箱门事件在国内也许无所谓,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大概率是不了了之。但是到了国外,这有极大的隐患存在。

相信未来世界汽车行业,一定会有中国车企的身影,有中国车企的声音。

二,老大一定要有管理的规范

企业做大,人多了,机构多了,组织层级也许也多了很多。这时需要扁平化管理,不能政出多门,多渠道发声。对于客户抱怨,对于同行业中伤,对于媒体言论,都需要有应对之策。在国外我们就是外资企业,一招不慎,就可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时候,反应渠道的通畅,对外发布的及时,都需要集团各部门有危机预案,通盘考虑,圆满应对。

我感觉,我们有些企业,可能是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处理问题有些凌乱,产品命名也有些随意。

作为一个集团公司,在他的司令部里面一定得有上传下达的机构,能够把对产品的批评,对营销的评价,能够直接传达到最高层,让最高层对于企业的全部有一个通盘的掌握。如果没有扁平化的管理,形成一种官僚的臃肿的体制,那么企业发展中会逐渐聚集运营的巨大陷阱。

三,老大需要有完善的产品线布局

一两个爆款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脱颖而出,但是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不是一两个产品的爆款就可以安心的,它是多种产品的齐心共创。欲让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在全球市场和全球的对手进行竞争,需要全球布局,全球发力。这一点上海通用也好,比亚迪也好,都已经开始做了,部分还做得很好,令人欣慰。既是老大,就需要认真研讨自己在各个产品线的优劣,取长补短,填补各种车型空白。

仅仅是国内市场,一定不会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全球企业理想的状态,最少也是50%的国外市场份额,50%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仅靠国内的市场是成就不了老大的。

也许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就有三千万的销量,我拿下三分之一的份额,就是妥妥的世界一哥。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企业离死也不远了。因为,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许多政府需要治下的企业贡献GDP,贡献税收,政府不舒服,企业也不会舒服。更何况你让别人活不了,别人肯定要和你玩命。中国向来是中庸的社会,你吃肉,一定要让别人喝汤。许多企业还是央企、国企,斩尽杀绝的结果就是全面树敌,四面楚歌。明智的企业,甚至会有意识的空出一两条产品线,把余力用在全球市场的开拓上。

四,老大一定要牢牢盯准技术发展方向

老大一定要有对趋势的把握能力,技术的趋势,产品的趋势。比如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具体的实现上一定会有多种的技术路径。比如说固态电池,比如说插混的未来会怎么发展,这都需要我们有专业的人才,专业的机构进行研讨,一旦踏错,对于这种宏大的龙头企业来说,灾难是毁灭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项未来技术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把握。我们自己也要认真把控技术发展,对每一条技术路线都有清晰的认识,不容我们踏错。

五,老大必须有品质把控能力

我最担心的是我们的一些产品到了国外出现了一些问题,被引申为设计问题,产品问题,那样引起的纠纷麻烦会非常巨大,甚至陷入灭顶之灾。我认为既然是老大,就要向全球的老大看齐,也就是像丰田、大众看齐,适应全球的市场,确保我们的产品没有瑕疵,起码没有设计的瑕疵,没有制造的瑕疵,否则我们不会走远。而我们既然是老大,一定是产品的数量的巨大,全球影响力的巨大,这种情况下更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全球化的产品,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就是我对老大的期许。

老大要有老大的格局,有老大的胸襟,闻过则喜,兼听则明,不能听不得批评意见,斤斤计较,甚至以势压人,这样是走不长远的。

 

弓余侃车:谁能填补这个车型空白?

弓余侃车:比亚迪,飘了!

弓余侃车:汽车合资企业的未来在哪儿?

弓余侃车:由丰田汽车的混动想到日本的匠人精神

弓余侃车:我的买车观念的进化 自我检讨的过程

弓余侃车:技术路线的选择决定了汽车企业的未来

弓余侃车:比亚迪、吉利、长城、小米 谁能笑到最后?

弓余侃车:合资车企销量、利润双降 中方应有偿出让股份

弓余侃车:面对出口大潮 建议国家设立出口汽车保护基金

弓余侃车:燃油汽车 还有未来吗?

弓余侃车:一手好牌打得稀碎之长城汽车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