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合资企业,几乎都是巨头们的结合。一方是全球的行业巨头,一方是国内的行业巨头,非如此,他们也没资格坐上这个牌桌,享受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波红利。丰田汽车、大众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随便哪一个,都是全球汽车牌桌上的玩家。而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海汽车、广州汽车,哪一个不是国内汽车的天之骄子。至于迟到的奇瑞汽车这样的倒霉蛋,捡了个印度车厂,出师未捷,只能怪自己出身稍差,运气不好。
在汽车企业的合资中,我们发现,中外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大企业,都是职业经理人管理,都要对各自的集团负责。而在中国的这些合资企业,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都积累了庞大的固定资产。比如南北大众,每家都有4-5家生产基地,每个基地的投入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累积起来,就是数百亿甚至近千亿。国有企业由于承担着国家责任,对于国有资产的流失特别谨慎。国外的大企业,他们同样也是如此,以至于合资企业的双方都对企业的改革特别谨慎。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明明看到合资企业的经营越来越艰难,看着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在逐渐流失,但他们却难有动作。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在企业层面是无解的,需要国资委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做通盘考虑。不能眼看着国有资产渐渐流失,将这些产蛋的母鸡,盈利的来源变成不断流失的资产,最后变成负资产,这是对资产的最大的不负责任。
一、沈阳宝马模式
合资企业的双方的股东都得有积极面对的心态。我国的国有企业、央企都得慎重对待,最好能够在他们还有资产价值、品牌价值的时候,果断决策,而不要考虑企业个人的得失,站在合资企业资产是否流失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测算。可以由外方、品牌方来承担这些企业的资产的购买,比如像德国的宝马购买华晨股份,德国的大众购买江淮股份一样,购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股份,资产变成完全的大众品牌、大众资产,由大众汽车独立经营,轻装前进。
二,国企收购模式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他们可以考虑购买合资企业的股份变成自己的下属企业。因为南北大众也好,南北丰田也好,东风本田与广州本田也好,都面临着产品、营销不力,资产逐渐丢失的隐患。如果这时候我们的企业能够果断出手,利用这些产能,全力推进自有品牌的产品生产。从目前趋势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瞬息万变,外方也很难拿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企业的做大做强,要靠中方自己。
三,独立上市模式
对于一些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否考虑让他们独立上市?如果外方的技术、车型投入捉襟见肘,而中方忙于自主品牌也无暇顾及,中外双方是否可以以资产投入的方式,让合资企业自主发展,中外双方只是一个投资人角色,享受利润分红。
四、出售部分资产
我们知道,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有一些企业依然在建厂扩产,合资企业是否可以考虑收缩战线,出让一批生产基地。
总之,中国燃油汽车市场必然有一个萎缩,及早应变,及早止损。一旦中国汽车生产规模基本成型,这些曾经非常先进的生产工厂就变成一堆废铜烂铁无人问津。这里面,需要我们的企业负责人有一种天下为公的心态,承担一定的责任。否则任由这些合资企业继续沉沦下去。未来一定不会美好。一旦这些合资企业股权集中,决策单一,应对迅速,未来也有可能有个别企业从中脱颖而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立合资企业,让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形成了零部件产业体系,培养了汽车行业的国际人才。转为独资企业,依然可以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让外方可以无所顾忌的投入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车型,在中国汽车市场自由搏杀。中方则可以利用分家得到的资金,全力推进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为即将到来的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