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晚,上汽奥迪旗下AUDI的“头生子”E5 Sportback正式开启预售发布会。
从去年5月份上汽奥迪发布ADP(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到去年11月AUDI品牌发布,E5 Sportback的出生时刻不断被预言。在人们的印象里,奥迪的大厂风范之一,就是不“放鸽子”,说何时就何时。这证明其工程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一直都在线。
E5 Sportback兼具功能性与设计感
AUDI E5 Sportback的纸面参数,一看就是轿跑风格:双电机四驱780马力,零百加速3.4秒。100KWh电池组,CLTC下续航770公里;800V高压,10分钟补能370公里续航。
E5的传感器硬件27个(包含激光雷达),支持城市和高速NCA,采用了Momenta技术。在8295芯片支持下,E5拥有59吋贯穿式广域屏+“智慧岛”+AI引擎构成的数字座舱。从演示上看视觉表现力确实很强,实现了四域合一智能交互体验。
发布会上,奥迪全球销售和市场董事石柏涛称,“AUDI是奥迪的延伸”。这应该如何理解?和中国品牌发布会风格稍有不同,上汽奥迪对于E5这款产品参数介绍的不多(就连CDC电磁阻尼配置等都一带而过),只强调了性能和ADP数字化能力。
决定对一辆新车是否有购买欲望,眼缘无比重要。AUDI极力展示E5的外观内饰。AUDI E5 Sportback的静音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与低风阻流线型车身。设计方追求美学价值(就是看着舒服、符合运动风格),与功能(低电耗和舒适)的平衡。实车看起来,低趴宽体造型、悬浮式车顶与掀背尾门设计,既保留了奥迪Sportback系列的运动基因,又创造出舒适的乘坐和储物空间,兼具功能性与设计感。
敢为人先,奥迪再次进入中国
更大量着墨的,是AUDI调性和奥迪品牌对于数字化和新能源的理解。为了阐释这个目标,奥迪全球CEO高德诺,从E5概念车讲起,还把E5概念车再次展示出来。这是非常罕见的:概念车与量产车同台。从概念车出发,一步步到量产,设计框架几乎没有更动,量产车与概念车相似度非常高,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从项目协议到品牌,从车型平台到E-E架构,研发组织架构都是新的。这不仅是一款新车,也塑造了一个新品牌。一款车从头研发(设计子系统当然用了货架产品),全过程只走了18个月,这显然是中国速度。内饰外观设计由内外设计上由英戈尔施塔特和北京的奥迪设计团队共同完成(看现场是德国团队主导);而三电技术、E-E架构、座舱、智驾,都以中国人主导。
其技术推动的内涵相当明显。因此AUDI项目负责人宋斐明,也强调技术是奥迪的推动力。他暗示,AUDI现在成了奥迪数字化转型的直接产物。这几年,奥迪一直以数字化思想贯穿设计阶段(不仅是产品),但过去的框架和100多年的设计基因,并未抛弃。AUDI则从一开始就走完全的数字化流程。
到这份儿上,奥迪不是拿AUDI作为数字化的试验田,而是先锋、开路者。这个项目重要性毋庸置疑,奥迪与上汽调动方便利用的战术资源,项目因此获得了双方超乎寻常的关注。同时,也是跨国豪华品牌当中第一个这么做的,至少奥迪做到了自认为的“敢为人先”,就像它36年前在豪华品牌当中第一个进入中国一样。
宋斐明也多次提到,四环标和AUDI标,将以两种风格不同的方式运营,AUDI更先锋,更年轻,也更科技。“但他们都是奥迪”。这句话放在E5 Sportback身上,不仅体现出驾控、底盘和速度性能(当然加速是相当猛的)就是数字化互动、感知空前延展,智驾走的则是人机共驾的路子。
很多人并未理解,人机共驾和其他辅助驾驶的区别。套用兵棋爱好者的说法,就是“人在回路”——之类辅助驾驶系统,并不以排除人类参与到驾驶位目的(除了人类接管),而是将人纳入到智驾决策闭环当中,比如人眼确认,以及人类临时改变决策,否决系统操作等。当然,人类如果未能参与,系统照样按照原有路径和规划操控车辆。
“保证人的驾驶乐趣”,德系品牌都愿意宣扬这一点,但大家都将其理解为速度和由此产生的运动体感。AUDI也许能让人感受到,让人参与到辅助驾驶里面,更能体现出车带给人的行驶质感,而不是单纯从A点到B点的工具。
价格揭晓,AUDI极具进攻性
AUDI的诞生初衷,即奥迪决定在中国“再创业”。为什么要在中国做一个新品牌(不是常规的青春品牌、副品牌之类的安排),上汽奥迪大概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观察,做出来的战略决策。
所有跨国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都要问自己,既然在众多新老势力激烈厮杀、技术竞争节奏凌厉的中国市场上,利润不可避免地要被削薄,那么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是否会下降。我们不看口头上说的,只看实际行动。事实上有些跨国品牌很久没有新增投资了,随着市场反馈不再积极,逐渐减弱投入,甚至轻资产化。
而奥迪做的正相反。奥迪在中国的研产资产前所未有的“重”。AUDI的诞生是强有力的证据。奥博穆关于“健身房”的理论,演变到今天,已经变成“中国是创新和催生新技术在工程上应用最活跃的市场”。离开这样一个战略级市场,简直不可想象。
奥德诺也说过,中国消费者是(奥迪)转型的关键驱动者。奥迪中国消费者比全球平均水平大概年轻了20岁。这些人诞生在IT时代的前夜,在他们价值观固化的周期内,始终狂热追求技术创新,追求独一无二的体验和领先的自动驾驶。这群用户,是某种程度上技术至上、体验至上的理性主义者。单纯的品牌背书,越来越难以打动这些人。而这些人已经或正在成为社会中坚。他们有能力、有动力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品味埋单。
这样认知不同步的结果,让中国消费者与其他市场同频共振越来越难。“全球车”在中国“吃瘪”的可能性上升到历史新高。
这个时候,一个技术为推动力、为衬底基色,但与母品牌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新品牌,就有足够的理由诞生了。
这个时候,奥迪必须保持谦抑和雅量。不但技术研发,品牌运营也要和中方(也就是上汽)共同协商。我们看到,AUDI的供应商体系非常成熟,技术工程化速度非常快,子系统搭建也轻松搞定。这样才能共同促成一个新品牌首款产品的超短研发周期。
ADP的概念去年才推出。实际上,上汽与Momenta的合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大批Tier2也都在序列范围内,不存在磨合期。开发链路完整有效,部分软硬方案,移植和重构(毕竟面对不同接口),似乎没碰到什么太大的工程难题。一句话,新品牌新产品,是研产组织和品牌运营的试金石。显然新品牌团队的成色经受住了考验。否则,如此短开发周期绝无可能。
最后,官方宣布AUDI E5 Sportback4个版本,价格23.59万元起。果然如所料,价格极具“进攻性”。成立新品牌的另一个相对次要的目的,就是便于脱离奥迪的价格体系,实施一骑突前的战略行动。看到这种新势力风格明显的定价,上汽在其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AUDI不大需要强调的,就是中国基因、中国技术资源,包括中国造车方式,因为这些都是一望便知的。以往跨国豪华品牌最难阐释的,就是自己漫长历史积淀的品牌内涵,如何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融合。两个都强调的结果往往是分不出哪个为主。
而AUDI如此旗帜鲜明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德系韵味反倒成了润物无声的基底调性。两个特征从此分属于不同层面,这可能是AUDI被创造出来的另一个触手可及的直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