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公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成功的公关案例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化解危机;而一个失败的公关案例则可能引发舆论风波,损害品牌声誉。以下是对车圈最近几个公关案例的点评,包括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以及可两说的案例。
成功的案例
1.绿化带战神:小米形象受损是客观存在
小米汽车由于其运动特性,加之其车主年轻人居多,确实发生了多起事故。加之KOL、KOC的渲染,“绿化带战神”已然是小米的标签。尽管小米做了大量工作,但品牌形象的受损,却是不争的事实。小米汽车在性能和设计上可能有其独特之处,但这种过于强调其运动特性的宣传方式却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形象产生了质疑。
点评:
小米汽车过于强调其运动特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话题度,但同时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在公关策略上,小米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宣传用词,避免过于激进或夸张的表述。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持续的正面宣传和优质的产品体验来逐步建立。小米汽车在后续的公关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展示产品的实际优势和用户体验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2.理想车主乱停乱放:理想车主形象受损
理想汽车车主乱停乱放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行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秩序,也损害了理想汽车的品牌形象。有心人利用了这些话题,确实给理想汽车带来了负面影响。
点评:
理想汽车对手的这一公关策略显然是成功的。理想汽车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该采取积极的公关策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措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或推诿。
失败的案例
1.理想汽车撞卡车:与常识作对,终归是黄泥掉进裤裆里
理想汽车为了新车发布,策划了一起撞卡车安然无恙的公关活动。活动似乎是成功的,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但这种关注是灾难性的,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常识,也引发了公众的不满。最终,理想汽车不得不重新调整公关策略,和卡车企业、检测机构共同发文,等于是间接道歉。
点评:
理想汽车在这一事件中的公关策略是失败的。它试图通过撞卡车的策划来证明自己产品的安全性,但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损害了品牌的声誉。
2.小米高管宣传碳纤维前盖:越描越黑
小米汽车推出了一款碳纤维前盖,在宣传中强调其碳纤维前盖的性能特性,但这一做法引发了公众的质疑。之后被迫补偿消费者。风波过去后,小米高管又刻意做了一波宣传,强调为这个碳纤维的前盖,花了多少投入,做了多少套摸具,但关键的两点却没有公布:其一,这个前盖的成本是多少?其二,口口声声是从日本进口的,但进口的规格是多少?T300、T600还是T1200?这些规格的价格差,可不是一倍两倍。显然,这种做法不仅没有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点评:
小米汽车在这一事件中的公关策略是失败的。它试图通过强调产品研发的投入来平息前一段的机盖风波,但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淡化处理,通过展示产品的其他优势和改进措施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再说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网上一直有人带节奏:比亚迪就是网约车,于是,比亚迪汽车被一些人贴上了“网约车”的标签,这一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亚迪的品牌形象,比亚迪只能用于低端市场,这种观点对比亚迪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点评:
其实,比亚迪汽车完全没有必要被负面标签所束缚,应该通过正向引导将问题转化为优势。网约车司机对车辆的高使用强度和高可靠性要求,实际上是对比亚迪汽车质量的一种肯定。比亚迪汽车通过强调这一点,不仅能成功地化解负面标签的影响,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形象。在面对类似的负面标签时,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正向引导和有效的沟通来化解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负面标签的影响。
结语
公关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成功的公关案例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化解危机;而一个失败的公关案例则可能引发舆论风波,损害品牌声誉。在面对公关问题时,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诚实、透明和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长期塑造,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一个题外小故事,算作结尾。笔者刚工作时,一位老领导是东北抗战干部,每人都领到了到村里动员年轻人当兵的任务,有人口才了得,村口一番演说,年轻人积极报名,顺利完成任务。他自忖笨嘴拙舌,于是赶了一马车粮食,来到村口,只一句话:谁当兵,扛两袋粮食送回家。居然也完成任务。
所以,那些不善于打舆论战、认知战的企业也不要灰心,归根结底,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产品,是质量。皮之不存,毛将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