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为什么放不下燃油车?

时间:2025-05-21    谢媛媛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再添新分歧。

20250521_050204_001.jpg

过去,双方一致认为新能源车将在几年内全面取代燃油车,传统车企甚至一度表示将逐渐停产燃油车。

但近两年,传统车企的态度却180度大转弯。

包括广汽、奇瑞,多位车企高层最新表态,哪怕是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也仍会有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形成“433”结构(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油车不会消亡,未来依然会有30%-40%的市场覆盖。”

20250521_050204_002.jpg

吉利高管、长城高管也通过“加大投入”、“持续投入”表明了对燃油车的看好。在各大传统车企中,燃油车已经从过去的被嫌弃,“翻身”成为未来发展蓝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油电“两条腿走路”也成为传统车企的新发展路线。

两条腿走路更稳当

燃油车的坚挺出乎市场意料。

去年7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当时整个行业都将其视作燃油车全面溃败的起点。

但好景不长,在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50%的关口反复拉锯,今年1月份的上险数据甚至一度跌破了40%,直到3月,其渗透率才回升到50%以上。

新能源汽车的左右横跳让市场看到了燃油车的坚韧,这背后,离不开原始需求与传统车企的助推。

20250521_050204_003.jpg

吉利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不久前的业绩会上称,即便新能源车增长迅猛,但燃油车在二三四线城市、出口市场、商用车领域仍有不可替代性,放弃燃油车等于自断一臂。

与此同时,缺乏用户思维和技术落后导致的转型不顺,以及电动车补能效率、盈利模式等关键瓶颈仍未突破等问题,也让传统车企更加依赖燃油车。

2024年,长城汽车年销量为123.4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售32.22万辆,仅占总销量的26%。同年,奇瑞销售燃油车的收入占比为77.69%,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占比仅22.3%。

东风本田高管就曾表示,“守住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其实也是守住了电动化市场竞争的资格”。

20250521_050204_004.jpg

就连官方也释放出支持燃油车发展的信号。

在去年11月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厂商发展合力。

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包括东风本田、大众、奔驰在内的车企纷纷采取油电“两条腿走路”,这让原本将要偃旗息鼓的燃油车赛道再度迎来新发展。

燃油车也能智能化

在新能源车迎来智能化普及之际,换型、改款,这些简单的举措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必须跟上新能源车的步伐才能扩大渗透率。

从去年开始,奔驰、大众、东风本田、奇瑞等车企纷纷喊出“油电同智”的口号,打响燃油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攻坚战。

去年,奔驰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出了可提高智能化体验的MB.OS电子电控架构。如今,MB.OS已经实现量产,这意味着,奔驰的燃油车将彻底告别传统分布式架构,转为可实现整车OTA的域控制系统。

20250521_050204_005.jpg

吉利、一汽-大众、上汽奥迪等也都取得了成果。

吉利3月改版上市的中国星双旗舰车型星瑞与星越L已经开始全系标配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一汽-大众的途昂Pro也搭载了第五代EA888发动机、文心大模型和Deepseek赋能、L2 +级智驾辅助技术。

按照规划,一汽-大众将在今年三季度实现燃油车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届时将覆盖75%的城市场景和95%的高速场景。

20250521_050204_006.jpg

捷豹路虎更是直接用成绩说话。

在燃油车市场份额缩水的大背景下,路虎卫士在2024财年的销售额不但没下滑,还同比增长了0.7%至11.5万台,创下销量纪录。在国内竞争激烈的高端豪华SUV细分市场中,该车型在70-100万级别SUV区间登顶销量榜首。

在爆款燃油车的带动下,捷豹路虎2024财年的全球营收达290亿英镑(约2782亿元),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全年税前利润达25亿英镑(约239亿元)。

20250521_050204_007.jpg

发力智能化的同时,各大传统车企还要应对日益收紧的排放要求。

前不久,工信部发布《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征求意见稿,提出2026年1月1日起,整备质量约1.4吨的普通私家车百公里油耗要控制在3.3升以内。

不少车企已经开始研发更高效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

此前,丰田就对外宣布内部正在研发一款超级发动机,力争实现1升油续航50公里,50升油续航5000公里,长安也在打造兼具动力和环保双重优势的动力系统。

混动、纯电、燃油三箭齐发

从最初的坚持押注燃油车,到中间的全面转型纯电车,再到后来开始发力增混车,传统车企持续对发展方向进行纠偏。如今,该阵营达成了新的共识,即未来的动力形式是多元化的。

20250521_050204_008.jpg

传统车企正在将燃油、混动、纯电三大动力形式全部纳入到新的发展蓝图中,试图通过三箭齐发实现海内外业务全面开花。

国内不必多说,燃油车、电动车各有一半市场,两类车型的重要性旗鼓相当,甚至电动车还要略胜一筹。

但在海外,燃油车却占据着绝对优势。

虽然这两年国内迎来电动车大爆发,但在海汽车市场,燃油车仍占据霸主地位。

2023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其中,燃油车占比达八成,成背后的最大功臣。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641万台,出口增速为23%。这当中,常规燃油车型出口增速更高,同比增长达26%,出口量达440万台,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201万台,尚不及燃油车的一半。

传统车企自然不会放掉这块肥肉。

20250521_050204_009.jpg

与此同时,政策也开始助力传统车企发展燃油车。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公开对外表示,“不能忽视传统燃油车及内燃机技术的发展,要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活力,实现高水平转型升级。”

究其原因,中国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本质上是燃油车驱动的结果。如果国内燃油车市场过快萎缩,未来的出口燃油车也面临巨大的产品技术提升问题。

对于国内汽车业来说,燃油车或许是不再被看重的冷门,但却是任何市场环境下的必选项。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