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汽车增长不能仅靠“疫行情”

时间:2020-12-21    贾卫中

 640.webp.jpg

下半年汽车市场形势大好,12月10日“2020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多数参会人士精气神不错。然而,财新智库经济学家王喆却提出:“短期内,汽车受益于疫情。但长远看,消费结构性分化依然制约着汽车销量增长。”

640.webp (1).jpg

财新智库经济学家王喆

“疫行情”下车市上涨是短期效应

下半年,随着汽车销量持续增长,A股汽车板块和新能源板块接连飘红。然而,在王哲看来,这些都只是疫情带来的短期效应。

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对绝大多数行业的影响都是负面的,但疫情得到控制后,汽车消费表现异常抢眼,竟然跑赢了其他可选消费类别。王哲分析称:“由于疫情的关系,公众要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有些人会提前购买汽车,带动了汽车销量增长,因而很多车企今年经营业绩非常不错。同时,今年汽车消费与其他的消费类别相比,表现实在是太好了。2~3年前,汽车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可选消费,完全跑不过金银珠宝、服装等其他可选消费。而今年汽车消费已经跑赢了其他可选消费,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一项。”

640.webp (2).jpg

“疫行情”下,医药、汽车虽然成为少数正增长的行业,但作为经济学家,王哲站在宏观视角对多个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容乐观。他认为:“不知不觉中,在疫情影响下,我们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也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对经济未来长期发展有深远影响。例如说,今年国庆假期在疫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出行的相关数据都下滑了20%左右,对于明年、后年的旅游市场,包括民航市场,大家都有一点悲观的想法。”

很显然,王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分析视角,即不能仅仅立足当下,站在汽车行业本身看待汽车销量持续增长。那么在经济学家眼中,汽车消费又存在哪些问题?

消费结构性分化制约车市增长

近期,有关专家提出2021年车市有望持续向好。然而,此次峰会上,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虽然提出了“看待2021年市场应谨慎乐观”的观点,但他并未展开。王哲则从消费结构入手进行了深入剖析。

近年来,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在推高资产价格的同时,导致了收入结构性失衡。王哲分析称:“我今天不打算回避贫富分化的问题。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算起,到现在12年了,全球央行一直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大扩张,扩表非常之严重。现在的‘水’比12年前的‘水’多得多,但奇怪的是,过去的12年,我们并没有观察到非常明显的恶性的通胀。原因在于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到生活必需品中,并没有进入到消费者的篮子里面,而是进入了资产的池子里面,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资产的价格上涨特别快的原因。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劳动报酬,中高收入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资产的增值。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放‘水’的话,‘水’都放到资产的池子里,推高了资产价格,于是依靠资本收益的人越来越有钱,依靠劳动收入的人工作越来越难。”

640.webp (3).jpg

居民收入的结构性失衡,直接导致汽车消费结构性失衡。王哲介绍说:“我找了四种车型的销售数据,宝马5、奔驰E、速腾和朗逸,先把前两个车型销量加总,再把后面两个车型销量加总,然后去做比值。我发现,过去的四五年间比值是节节攀升的。表明高收入者的购车规模高于中低收入者的购车规模,这是贫富差距在汽车销售上面的典型反映。”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未来中国经济将实现良性循环。王哲表示:“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这个定位将是‘十四五’期间,甚至‘第二个一百年’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内循环’包含了两个抓手:一个是新型的城镇化,一个是增加收入。中央已经有明确文件对上述两点做了部署,特别是在增加收入这一块,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的一些尺度也要去改革。只有把贫富差距的问题给解决了,只有去壮大中产的群体数量,提高他们的购买力,才能够中国经济实现良性的循环。”

在王哲看来,疫情是偶发的,汽车市场在中短期刺激下实现了销量增长。从长期视角看,还是要回归中国经济的本原,这个本原就是转型升级,即通过科技创新和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双管齐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激发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这才是促进汽车汽车市场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互联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