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疫情后主机厂与供应商如何共赢?

时间:2020-11-06    贾卫中

 微信图片_20201105102349.jpg

“传统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模式、规模效应模式今年一定要改。好的技术要与好的企业合作,做到市场引领后一定会形成规模化。”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席忠民表达了对新零整关系的理解。

成本或为安全让路?

曾经,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新冠疫情让过度分散的产业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后全球产业链格局或将重塑。

微信图片_20201105102356.jpg

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提出:“过去20~30年,在全球工业领域,汽车行业是全球化做得最深入的。为什么要全球化?背后的逻辑是以精益生产为导向,做到极致的成本控制。换言之,汽车行业通过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把成本控制到最佳。然而,疫情后,以往为降低成本而把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的格局将会改变,牺牲一些成本而加大安全系数,使得供应链能够更稳定一点,或将成为主流做法。当然,这个过程不会马上实现,可能需要3~5年,或者更长时间。”

诚如蒋健所言,有专家推测,未来全球将会形成以中国、美国、欧盟为核心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中心。供应链格局的转变表面看来是物理变化,放在数字化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必将引起传统零整关系发生变化。

主机厂如何看待新零整关系?

传统汽车时代,有实力的主机厂掌控话语权,主机厂提出需求,零部件企业按照标准设计,按照工期交货。创新供应链时期,不仅要求零部件企业要提前介入研发过程,而且要承担产业化、市场化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01105102400.jpg

作为主机厂的代表,席忠民对新时期的零整关系感触颇深,他指出:“现在的创新不是主机厂的创新,也不是供应链的创新,是合起来的创新。创新要求供应链上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好的研发人才、好的技术储备,零部件企业实现了技术引领,主机厂才能引领。同时,零部件企业传统的研发模式,与传统的规模效应模式今年一定要改。过去,零部件企业虽然前期投入了几千万研发费用,但产品一旦被主机厂采用,马上就能分摊成本。但是,今后高科技的零部件由于成本太高,主机厂只能在最顶配车型上推广,所以零部件企业通过传统的模式肯定推广不了。未来零部件企业有好的科技产品,一定要与头部企业合作,装配在好产品上先形成市场引领,被市场认可后就会形成产业化和后期的规模化。”

简言之,新时期零部件企业需要重新做战略思考,摒弃一直以来跟随主机厂的想法,而要有创新引领精神。或者说,不一定是主机厂选择零部件,很可能是零部件选择主机厂,其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创新产品打开市场、占领市场。

博世如何迎接挑战?

业界都清楚,传统汽车的配套体系是线性的,实力强的供应商占据第一级,越往下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越小,且每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界限很分明,他们之间很难越层。然而,创新零部件体系打破了零部件供应商的层级关系,甚至出现了大供应商为小供应商“站台”的局面。

微信图片_20201105102542.jpg

蒋健介绍说:“在合作变化方面,要求我们博世这样零部件供应商要有更开放的心态,用更灵活的方式与传统主机厂,与软件的公司合作。最近,智能驾舱项目上,我们博世主动成为二级供应商,让一个本土的研发团队,一个初创公司做一级供应商,他们直接面对客户,我们在背后提供底层的技术。借着这个一级供应商催生我们发展,因为博世比较大,有时候动作比较慢,本土初创企业动作比较快,跟客户更好打交道,这种模式以往博世从未尝试过,但是现在我们愿意尝试。”

其实,疫情发生之前,持续了20~30年的产业链全球化,已经遭遇日本海啸芯片断供、泰国大水涂层材料短缺等多次挑战,每一次都会让全世界零部件供应商手忙脚乱。换言之,全球汽车行业在享受产业链全球化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被供应链太长的弊端所困扰。行业内一直在寻找出路,但改变二三十年形成的既定格局毕竟不容易。

而今,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叠加数字化推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让全球汽车界认识到供应链格局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刻,因此产业链区域集群形成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传统的零整关系也将会重塑。

(图片来源:互联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