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新能源“变天”引发巨大担忧

时间:2020-08-10    贾卫中

 新能源车销量比重、本土传统车企新能源车比重双双下降。2020年新能源车市“变天”的背后,半数企业活力大降令人担忧。外部环境日趋恶略,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促”新格局即将建立,新能源汽车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新能源车比重下降

上半年,中国汽车在世界市场份额占比回升。然而,国家大力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比重却在下降。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力极大。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30%,2019年下降到29%,2020年上半年回升至32%。

新能源“变天”引发巨大担忧

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中国车市率先回暖走出V字反转。然而,新能源乘用车比重却出现了下降势头。统计显示,2017~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1.4%、3.0%和5.8%。然而,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陡然下降至4.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据美国智库CSIS(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估算:“2009~2017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直接投资超过3200亿元,累计减免购置税额等700亿元,总投入3900亿元。”巨额补贴推动了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逐年上升,补贴逐步退坡市场回归本真,新能源车市占率拐头下降,严峻的现实令人担忧。

本土传统车企新能源车比重大降

在传统车领域,本土头部车企超越韩法直追德日。然而,在新能源领域,本土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却出现显著下降。

总体看,2019年上半年,本土传统车企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为86.7%,而2020年上半年这一数字骤降为54.5%,下降了32.2个百分点。从销量看,上半年销量同比腰斩的本土新能源车企有36家,占新能源汽车制造商(65家)的55%。销量腰斩的名单中,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上汽乘用车、奇瑞等知名车企赫然在列。

新能源“变天”引发巨大担忧

本土传统车企新能源车市场份额骤降三成、超过半数车企销量降幅超50%,甚至一些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让德日巨头刮目相看的本土领军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也迟迟难以打开局面,令业界非常担忧。

建议完善顶层设计

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召开,“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关心的首要问题。然而,新能源车市“变天”的现实反映出,作为市场主体的一批本土车企活力显著下降。

表面看来,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接受程度不高,导致车企迟迟无法盈利,因而活力下降。实际上,顶层设计模糊,是新能源汽车遭遇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目的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然而,以煤电驱动的电动车,实际上只是排放的转移,并没有真正解决碳排放问题。同时,由于电动车安全事故频发,绝大多数消费者唯恐避之不及。简言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衡量,纯电动车无法缓解环境压力;市场化困难重重,纯电动车也担当不起缓解能源压力的重任。

新能源“变天”引发巨大担忧

同时,坚持纯电动车技术路线的一批本土新能源车企生存和发展能力正在下降,这明显与最高领导人提出的“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违背。其实,在节能减排的总目标指引下,有关部门可以规划阶段性目标,比如明确规定在某一阶段节省燃油的技术指标,减少碳排放的指标,企业为了达到阶段性目标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而不是规定全行业都必须走电动化路线。这样就容易达到最高领导人提出的要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近期,最高领导人指出:“在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既是对现实环境准确清晰的判断,也为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审视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规模尚小,但恰恰意味着未来大有可为。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完善顶层设计,鼓励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走多元化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企业活力。相信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定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图片来源:互联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