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红星汽车放假、京威股份止损,造车“新势力”正接连倒下……这是新能源补贴退坡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当年,造车“新势力”最活跃的时期,一部分造势者说,这些新创公司发展壮大后很可能兼并传统车企。而今,多数“新势力”举步维艰、度日如年,甚至有些企业把年销一万辆作为目标,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月销一万辆恐怕都难以生存。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在已经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61家整车及零部件上市企业中,业绩预降企业占44.26%,亏损企业占27.87%。
多米诺效应一旦发作,其影响力是惊人的,部分传统车企业绩大幅缩水,有的甚至走上出售工厂的代工之路。相比之下,欠缺“造血”能力的部分“新势力”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
今年,一部分没有核心技术的造车“新势力”正接连倒下。
有消息说,红星汽车长期放假,推倒了“新势力”车企倒闭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6月22日,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河北红星汽车发布放假通知。该公司称,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及市场影响,部分岗位停产放假,放假期限不定。
没过多久,又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倒下了。有报道称,7月17日,京威股份(即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终止所有新能源整车项目开发,这意味着京威股份对新能源整车领域的跨界投资最终失败。
表面看,运营经验不足,是导致“新势力”造车企业接连倒下的直接原因。媒体报道称,作为造车“新势力”,在收购红星汽车后,多氟多派驻至红星汽车的决策层缺少在整车制造、运营方面的经验。没有跟上市场形势变化,接连错过了新能源汽车高补贴时期,分时租赁的蓝海时期,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实质上,只想在巨额补贴下浑水摸鱼,又不会造车的部分“新势力”车企,当补贴完全退坡后注定会倒下。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开锣上市。有媒体报道称,虽然包括博郡汽车、小鹏汽车、奇点汽车等企业在内,部分“新势力”有意登陆科创板。但是,在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公司中,并未出现造车“新势力”的身影。可见,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已经失去了兴趣。
对于“新势力”未能登上科创板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支持有真正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新势力’能够在前几批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可能性不大。”简言之,部分造车“新势力”缺乏科技硬实力,连自我“造血机能”都不具备,因而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
倒闭潮迟即将到来
一方面,补贴退坡导致中国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本就没有考虑补贴的跨国汽车巨头加速布局,使那些试图通过打时间差的方式一举占领市场的“新势力”,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而挣扎于倒闭的边缘。
近日,中汽协预测,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150万辆左右,低于此前160万辆的预测。显然,随着补贴退坡,曾经“井喷式”增长的新能源市场正逐步冷却下来。
与此同时,国际汽车巨头全面进军新能源领域。今年日内瓦车展上,大众集团表示,2028年基于电动汽车平台将生产超过2200万辆汽车,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生产。
有专家指出,如果大众的目标成为现实,则意味着未来10年中,大众集团平均每年要在中国卖出110万辆电动汽车。相比之下,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为125万辆。照此看,大众集团的产品几乎可以占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大众高调布局,丰田加速投资。据报道,2020年丰田将把中国产量提高一倍;2030年前,丰田将把中国工厂的汽车产量提高两倍,达到350万辆。中国的电动化趋势,迫使丰田电动化提速。
今年,有关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报道层出不穷,而曾经高喊着颠覆传统汽车的“新势力”却集体失声,这是为何?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深入涉足汽车制造领域,“新势力”才发现自己对汽车制造领域的无知,遂逐渐冷静下来开始面对现实。
体系能力不足,导致部分“新势力”的产品漏洞百出。资深专家指出,汽车产业链是最长的,包含零部件、研发设计、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等若干个体系。跨国汽车巨头的竞争力,不是某一个环节强,而是每个环节都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流程,形成的体系能力是“新势力”无法想象的。部分造车“新势力”频频爆出产品延迟交付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系能力不足的表现。
技术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的可靠性相对较低,甚至部分“新势力”产品自燃事故频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告知《选车网》:“去年以来,部分‘新势力’的产品频频起火,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相比之下,聆风9年40万辆零事故,表明作为传统汽车企业,日产在保证汽车产品安全上流程更加成熟。”换言之,技术之路最公平也最残酷,因为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部分“新势力”的产品因为仓促上马,有的甚至连路试阶段都被省略了,所以安全隐患重重。“新势力”某些产品频频起火自燃,不但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而且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资金实力不足,这让部分“新势力”举步维艰。传统汽车巨头可以靠燃油车盈利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而未能登陆科创板,意味着资本市场对部分“新势力”已经失去信心,对尚在“哺乳期”的“新势力”而言,资金链岌岌可危犹如乳婴断奶,命悬一线。
显然,市场降速,巨头冲击,资本抛弃,更多“新势力”倒下只是时间问题。
“黑嘴”集体失语
当没有核心技术的“新势力”纷纷倒下的时候,当年力捧“新势力”的“黑嘴”们却选择集体失语。那些曾经被唱空的、被污名为“没落的、守旧的”传统车企,反而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有媒体统计称,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这些新能源车大多数是本土车企的产品。换言之,原本就有自我造血机能,再加上补贴让本土车企抢占了市场优势。同时,中国初步建立起了新能源供应链和生产、制造体系。应该说,这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势力”几乎没有关系,因为他们的销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跨国公司过去的做法是把成熟车型修改后放到中国生产销售,但在新能源领域,跨国车企也需要开发新的平台。这让更善于把握政策的优秀的中国品牌获得了先发优势,在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渐渐导入,销量排行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而支持“新势力”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当初,“新势力”进入汽车领域,部分业内人称,“新势力”带来了技术创新,未来他们壮大后有可能颠覆传统汽车企业,甚至有可能兼并重组传统企业。同时,资本市场上一批投机者与汽车圈里这部分人一唱一和,忽悠了一大批投资人把钱投给了造车“新势力”,巴望着他们颠覆拥有一个半世纪的传统汽车行业,从而一夜暴富。
而今,自己没有核心技术,靠拼凑概念忽悠、靠PPT圈钱的造车“新势力”公司接连倒下,有点“实力”暂时还没倒下的“新势力”,正在为年销万辆这可怜的数字而拼搏。此时,“黑嘴”们为什么选择了集体失语?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帮你解决资金问题”?当初“黑嘴”们大张旗鼓地为“新势力”宣传造势,导致一些投资人盲目跟风遭遇巨大损失,难道今天把嘴闭上事情就算过去了?历史会记住这些“黑嘴”。
行业下调了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几千亿的补贴推动了市场,但没有得到消费者发自内心的认可。今天这个结果,“黑嘴”们功不可没,“勤俭持家,厉行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面对如此巨大的政策性浪费,“黑嘴”们从中捞了多少好处?“黑嘴”们以为集体语失就会被人民忘记?就不会被问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