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行业是从模仿、仿制开始的。但是否一直仿制,还是开始真正的研发,一个企业是否做正向研发?是否认真、谨慎做研发?是否做了大量路测?这是一个车企能否真正成为车企的重要标志。
一、SUV的尾门左右开启
如果我们稍加辨认,就发现我国的SUV的尾门相当大一批是向右开启,也就是说,你从后备箱拿东西放到路边,或从路边拿东西放到后备箱,都需要绕过后尾门,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国家相当一批的车企模仿、延用了日本、英国车型的开启方式。英国车和日本车,他们的驾驶模式都是左侧前进,和我国、欧洲大陆、美洲大陆都完全相反。仅仅这么一个小问题,就看出我国的车企的研发人员以及决定车型的高层人员的食古不化,懒惰思维,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就看出这些车企的能力、智慧,想想也很简单,如果我们的后车门是往左侧开,是不是我们的便捷性、安全性都得到了提升。实际上,欧美车企的后尾门侧开的车型,也基本是向左侧开启。因为车门挡住了外侧的行驶的车辆,防止的别人的顺手牵羊。如果我们是往右侧开,而我们的道路又是靠右侧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去路边拿东西和放东西,都有可能导致我们车厢内的货物不翼而飞。我们看不见,因为被车门挡住了,就这么一点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我们车企的研发上的问题,见微知著。
二、a0级的后驱车
我们知道在全世界95%以上的微型车、小型车都以前驱为主,为什么?因为前驱车是拉着车前进,在雨雪天气安全性要比后驱车高得多。后驱车只有运动取向的和豪华级的车才采用,因为他们追求的是运动性和舒适性。比如说奔驰的 S 600, 它车头有一个 巨大的V12发动机,这种情况下,它的前轴既放不下变速箱、传动轴,又受不了强大的扭矩,只能把驱动轴放在后轮上,而且这种驱动方式,对于车主来说,舒适性是增加的。但是在我国的淮河以北,有雪天结冰的可能,而东北地区,几乎整个冬季都是冰面驾驶,后驱车几乎寸步难行。甚至从地库上来遇到一点点高的结冰的减速带,它就爬不上去了。只能左右扭摆,尾部扭动,因为车头的重量太重,一点点的小坡,都能让他停止前进,而前驱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基本上都能顺利通过。这是常识问题。居然在我国的微型车中就会出现这种违背常识的情况。一个4米左右的微型车、a0级车使用后驱,这是创新吗?绝对不是,这是违背常识的愚昧。这也是研发人员与拍板人员懒惰导致的,从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研发,还有漫漫征途。
三、无钥匙进入系统的设计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德系车的无钥匙进入系统,都是四门都可以打开,而日系车,许多都是只能打开前排左右门。当我想验证这4个门是否锁上,是否有效的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只要去拉门,那个门就自动打开,你永远不能验证这个门是锁了还是没锁。而日系的许多车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后排左右门是不能无钥匙进入的,你按上锁门键之后,后排左右门是打不开的。这样有个什么好处呢?我锁门之后,如果担心自己的门没有锁,只要拉后车门拉不开,就说明全车已锁上,而这一点在德系的车里面都没有体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锁门开启,就能让我们体会到汽车研发工程师的小心思,也方便了车主的使用。
四、隐藏式门把手
新势力造车,都喜欢做隐藏式门把手,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的标志,没有隐藏式,就没有时尚,就没有顺应潮流。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如果我们的隐藏式门把手在出事故的时候,不能自动打开,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而这些恰恰是新势力企业不曾考虑的。这个隐患也确实让我们的新势力的车主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其实我们只要稍微用点心思,对于隐藏式门把手做一些特别的设计,比如遭受严重撞击,车门自动打开,或者外门把手可通过强力推入,进而打开门等等的预防措施,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开的,但为什么做不到,研发的不严谨,对生命的漠视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当然也包含了车企对研发成本、研发时间的严格控制,导致我们的研发人员不能充分的发现和分析这些隐患,这仅仅是汽车研发中遇到的一点点的小细节,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中国汽车企业要走向世界,引领世界,这一类的正向研发是必须的,任何投机取巧都会給我们汽车行业带来灭顶之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即将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我们每年汽车出口已经超过500万辆,一个火星,就可能燎原。危害的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
所以我们需要正向研发,从源头上发现问题,堵住漏洞,从而引领世界汽车工业,而不是永远仿造他人,跪着就站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