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全球化如何才能走得更加可持续?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论内卷或内卷化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内卷?对内卷现象的总结源自于西方学术界。1985 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黄宗智博士的一本书,叫《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这是一本英文版书籍,书里首先使用了 involution 这个词。第二年,中华书局将此书翻译成中文,把 involution 翻译成“内卷”,从此,“内卷”这个词进入了汉语学术界。
所谓的内卷,就是在自由市场里,通过竞相降价,展开简单粗暴的竞争;所谓内卷就是在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下,不讲规矩、不讲武德,不顾质量和安全,不顾行业法规要求,只为一己市场份额,扰乱竞争秩序,市场环境乱成一团麻;所谓内卷就是低水平竞争,没有质量的增长,没有后劲的发展;所谓内卷就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断重复地简单再生产,只求量的增加,不求质的突破,没有进步,对行业是饮鸩止渴、对国家不负责任、对消费者错误引导。
显然内卷不是好事,但我们已经身处内卷的环境,我们依然要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内卷的挑战,我们必须相信中国法治的力量、相信中国市场经济的力量,相信消费者理性的力量,相信中国汽车产业的力量,相信经济一定会更加健康发展。
然而,如今在商业领域,内卷似乎有了新的演绎,一些不良的商家把自己的经营不力,归咎于竞争对手的所谓内卷,无疑是背离了商业的本质和道德的准则。
有利润,为什么不让消费者享有?
在商业活动中,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当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时,就走向了内卷的歧途。一些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提高产品价格,却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毫无提升。他们将节省下来的成本转化为自己的利润,而不是让利给消费者,这种行为看似是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以一些知名品牌的服装为例,它们在品牌营销上投入巨额资金,通过广告、明星代言等方式塑造高端形象,让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向往。然而,当消费者真正购买到这些产品时,却发现其质量和设计并没有与价格相匹配。这些品牌通过高昂的价格获取利润,但却没有将利润的一部分用于提升产品品质或回馈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也损害了品牌的声誉。
企业应该认识到,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只有让消费者享受到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让产品价格更加合理,让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陷入内卷的泥潭。
偷工减料才是卷
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选择了偷工减料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偷工减料的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性上都存在巨大的隐患,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时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
在建筑行业,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建筑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减少施工工序,导致建筑质量下降。这些偷工减料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墙体开裂、漏水等问题,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倒塌事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这种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的行为,是典型的内卷现象。
在食品行业,偷工减料更是令人担忧。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或者使用劣质的原材料替代优质原材料。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一些不良商家在制作面包时,减少面粉的用量,增加添加剂的使用量,以降低成本。消费者在食用这些面包时,可能会摄入过多的添加剂,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企业应该坚守质量底线,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只有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偷工减料的行为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会毁掉企业的声誉和未来。企业应该加强内部质量控制,严格遵守生产标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恶意抹黑竞争对手才是卷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是正常的。然而,一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选择了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的手段。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恶意抹黑竞争对手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企业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或企业信誉;有的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然后进行恶意泄露,以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还有的企业在市场上散布谣言,误导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
这种恶意抹黑的行为不仅会对竞争对手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让整个市场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消费者在面对这些虚假信息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该相信谁。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应该通过正当的竞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水平、创新产品设计等。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优势来赢得市场,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恶意抹黑竞争对手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最终得不偿失。
误导消费者才是卷
在商业活动中,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也是内卷的一种表现。一些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会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隐瞒产品的缺陷。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保健品市场,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尤为突出。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夸大保健品的疗效,声称其可以治愈各种疾病。消费者在听到这些夸大其词的宣传后,往往会盲目购买,结果发现产品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神奇,甚至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化妆品行业,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化妆品品牌在广告中夸大产品的美白、抗皱等功效,让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过高的期望。然而,当消费者真正使用这些产品后,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不仅会让消费者感到失望,也会损害品牌的形象。
企业应该遵守诚信原则,真实、准确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在广告宣传中,应该客观地介绍产品的特点和功效,不能夸大其词或隐瞒真相。只有通过诚信的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虽然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一些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却会毁掉企业的信誉和未来。
内卷在商业领域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违背。企业应该回归商业的本质,以诚信、质量和创新为核心,通过正当的竞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理性消费,不被虚假宣传和不良行为所误导。只有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让商业回归到它应有的轨道上来。
所有这些现象,我们车圈都有体现,需要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