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三日,解码“难而正确”的突围之路
华北要冲,京畿门户,直隶总督署前,两根33.6米高的旗杆穿越百年风雨。作为保定的标志物,旗杆曾见证统辖京津冀的历史权重,如今又以另一种形式嵌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基因。
当魏建军将家乡这座地标化作魏牌logo时,不仅是将保定的乡土根脉与自己的姓氏绑定,也铸就了长城的精神图腾——从“公生明”戒石到长城“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座河北工业重镇,用新时代的语言,续写着务实与坚韧的基因。
总督署向西驱车 20 分钟,便抵达长城汽车“老一部”旧址。1990年,26岁的魏建军接手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时,这里只是几间漏风的红砖房。而今再看保定城北,13平方公里的徐水智慧工厂里,634 台机器人每 52 秒就能下线一辆整车;亚洲最大的安全试验室内,每秒 4000 帧的高速相机正捕捉碰撞瞬间的毫米级变化;海外市场,俄罗斯国宾护卫车队,坦克500的中国红与三色旗交相辉映……从老一部的简陋厂房起步,35年后,长城汽车的身影已遍布170个国家。
日前,人汽传媒来到保定,走入长城,在“35周年开放日”的多维棱镜中端详这个企业,一个中国汽车企业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制定”的微观切片。
长城汽车用35年时间证明:所谓 “中国智造”,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在自主创新的漫长征途、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产品力的持续迭代里,打下的坚实底气。
乡土根脉:土地里长出的工业信仰
1990年,26岁的魏建军接手濒临破产的长城工业公司时,车间里回荡着锤击铁皮的叮当声。老员工至今记得他穿着工装钻车底的模样,“魏实在”的外号在保定不胫而走。当同行热衷合资引进技术时,他带着干粮住进车间,在手工绘制的图纸上敲定第一代皮卡。
“魏总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别搞花架子,造车得实在’。”在爱和城学校的教师办公室里,校长指着墙上“保定升学率前三”的奖状,向我们透露一个细节:2014年建校时,魏建军的唯一要求是“教师工资比同行高30%,要让长城人的孩子有最好的起跑线”。如今这所由长城全额投资2.9亿元的学校,不仅解决了8000多名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更培养出5名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冠军——而这,只是长城“造城”的一角。
20年前,长城总部周边还是一片农田,员工下班后要骑半小时自行车才能买到菜。如今再走这片区域,“爱情广场”汽车主题购物中心里,240 家品牌商户构成 15 分钟生活圈;长城家园、哈弗城等社区已交付 2.4 万套住宅,9 万产业人口在此安家;投资 3.5 亿元的兴芮医院,为员工及家属提供从体检到康复的全周期医疗服务。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长城旗下的兴芮科技还拿下全国第四的蛋鸡育种市占率,员工食堂里每一颗鸡蛋都印着 “长城专属” 的标识——这种 “从鸡雏到汽车” 的全链条关怀,本质是魏建军口中 “小城市大幸福” 的朴素实践。
朴实的文化基因,正是长城汽车的血脉。WEY品牌以魏建军姓氏命名时,曾有人质疑过于个人化,魏建军的回应很直接:用姓氏做担保,就是要对每一辆车负责。
在长城汽车文化展厅里,一份 2003 年的研发日志上写着:“今天又被外资供应商拒了,他们说‘中国车企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那就自己干。”这种带着 “乡土韧劲” 的不服输,让长城在2008年行业寒冬时坚持不裁员,2024年行业下行时仍拿出40亿元给员工发奖金,更推出“35 + 计划”打破职场年龄壁垒——80后高管占比超60%,50岁的工程师仍能牵头核心技术项目。
“长城的文化里没有‘投机’两个字。” 随行的负责人介绍。当其他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追逐PPT技术时,长城从2011年就投入3000万元建设燃烧开发体系,为今天的V6、V8发动机打下基础;当行业热议生态布局时,长城早在2018年就将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等零部件公司独立运营,如今这两家企业已跻身全球零部件百强,为宝马、奔驰供应核心部件。
这种 “拒绝捷径、扎根乡土” 的坚持,恰是中国民族品牌从 “小而美” 到 “大而强” 的底层逻辑。
技术突围:从 “卡脖子” 到 “全球供应”
引擎轰鸣刺破长空,高环赛道上,全新坦克500“敦煌绿”正以200公里时速在44度倾角赛道上疾驰,车身如贴地游龙,每一次转向都带着征服重力的霸气;视线转向陡坡测试区,60%的斜坡如巨墙耸立,魏牌蓝山从容起步,轮胎碾过路面的沉稳声响里,没有丝毫迟滞,稳稳登顶的瞬间,力量感扑面而来。
长城汽车徐水综合试验场的工程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座投资10亿、占地1700亩的测试场,涵盖13个测试模块100余种典型特征路面,道路总里程超50公里。
徐水智慧工厂的冲压车间里,2400 吨压力机落下的瞬间,钢板在模具中完成精准塑形,飞溅的金属碎屑被全封闭生产线尽数收集。这条投资 5.7 亿元的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能处理12件冲压件,噪音比国家标准低 11%。“十年前我们还要从德国进口冲压模具,现在精工汽车的模具不仅供长城自用,还出口到斯特兰蒂斯等海外车企。” 车间主任指着墙上的出口订单表,语气里藏不住自豪。
“核心技术自主化”的突破,在长城研发体系里随处可见。走进亚洲最大的安全实验室,这里可模拟9000种道路突发状况。碰撞瞬间,车外,每秒4000帧的高速摄影机精准捕捉0.1秒内的惊险画面;车内,价值数百万的传感器假人记录着撞击的每一个细节。
“0.1秒的碰撞要100多万,这是最贵的科普。”魏建军的这句话,向世界宣告中国车企“生命第一”的硬核承诺。实验室负责人指着角落里的Thor假人介绍,这个价值1000万元的“碰撞测试专家”,能精准采集人体各部位的受力数据,而长城目前拥有34个此类假人,这些假人军团,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代言人”。
在风洞实验室,我们观摩了一把“撒哈拉沙漠的极致高温”:1200w/㎡的阳光模拟系统开启后,室内温度迅速攀升至60℃,风速达到220km/h的17级台风级别——这套投资 3 亿元的设备,能模拟全球 99%的气候条件,让坦克 SUV 在上市前就完成- 40℃高寒到60℃高温的全环境验证。测试工程师说“以前我们要去青海做高原测试,往返需要3个月,现在在高原模拟实验室里,2周就能完成5000米海拔的标定。”
从自主车企第一个汽车测试场,到亚洲最大的安全实验室,这种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最终沉淀为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更关键的是,长城打造的 “森林生态”,成为中国唯一、世界唯二在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2025 年,蜂巢汽车科技、精工汽车、诺博汽车系统三家子公司同时跻身全球零部件百强,改写了全球汽车供应链的 “外资主导” 格局。
在市场端,这种“长期主义” 的坚守,已转化为用户的信任。2025 年二季度,长城汽车营收 523.48 亿元,净利润 45.86 亿元,环比增长 161.91%,创历史最佳单季度业绩;新能源车型销量 9.79 万辆,同比增长 33.7%;海外销量 10.68 万辆,持续领跑自主车企。更关键的是,长城汽车的用户复购率达 35%,在 SUV 领域位居第一 ——“买长城放心”,成为车主口中最朴素的评价。
行业里总说自主研发慢,但长城用35年证明,慢就是快。当其他车企依赖外部技术供应商时,长城汽车仅 2025 年上半年就获得 2962 项专利授权,其中新能源专利 1118 项,连续三年位居自主车企第一。这种“技术安心”,正是对抗行业浮躁的“信任压舱石”。
生态出海:做中国有根的全球化,海外扎根的本地化
2025年5月,来访的巴西总统卢拉一坐进山海炮皮卡的驾驶座,就两眼放光,忍不住打起方向盘,夸张的动作逗笑了全场。他转头对魏建军说:“这是改变巴西汽车业的钥匙。”
根据规划,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将于2025年年中投产,初期生产3款新能源车型,年产能达5万辆,后续将提升至10万辆规模。工厂将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方式,产品将覆盖纯电、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并搭载先进的智能网联技术。
在长城汽车海外事业部的展厅里,一张巴西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销售网点 —— 截至 2025 年,长城在巴西已布局 120 家经销商,年销量突破 5 万辆,其中坦克 300 柴油版更是成为当地越野圈的 “网红车型”,6 月举办的千人交付仪式上,巴西用户举着 “中国品质,名不虚传”的牌子欢呼。
“我们的出海不是简单卖车,而是带着供应链一起‘造船’。” 海外事业部总经理介绍。2025 年下半年投产的巴西工厂,不仅是长城在南美首个全工艺整车基地,还将带动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等零部件企业在当地建厂,形成 “研产销服” 全生态闭环。
这种 “生态出海” 模式,已在泰国、澳大利亚等市场验证:在泰国,长城的右舵车型研发中心培养了 200 多名本地工程师;在澳大利亚,山海炮 Hi4-T 凭借 “新能源 + 越野” 的差异化优势,斩获 “2025 最佳新能源皮卡” 大奖;在智利,长城炮连续 6 个月蝉联皮卡销量冠军,将福特、丰田等传统巨头甩在身后。
“走出去”,更要“走上去”,这在魏牌新能源的海外布局中尤为明显。在欧洲市场,魏牌蓝山PHEV凭借5.3米的车长、全栈自研的 Coffee Pilot Ultra 智驾系统,直接对标奔驰 GLS、宝马 X7,在挪威、瑞典等国的高端市场渗透率已达 8%。
“以前中国车企出海只能靠‘性价比’,现在我们要靠技术和品牌说话。” 魏牌海外负责人说,蓝山 PHEV 在欧洲的起售价达 6.5 万欧元,比同级别日系车型高 10%,但订单排期已到 2026 年。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城的“出海”已从单一车型出口,升级为“全动力、全品类、全档次”的生态输出:在东南亚,欧拉好猫凭借复古设计俘获女性用户;在中东,坦克500 Hi4-T成为沙漠越野的首选;在南美,搭载弹性燃料技术的哈弗 H6能适配当地乙醇燃油 —— 这种 “全球标准、本地最优” 的策略,正是中国汽车从 “引进来” 到 “走出去” 的关键转型。
做中国有根的全球化,和海外扎根的本地化。
“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车企要做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抱团出海’。”
魏建军在与巴西总统卢拉会面时提到。长城带动的“中国汽车舰队”,已让全球供应链看到中国智造的实力,并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人汽结语:中国汽车的 “长城样本”
从 1990 年的 “老一部” 红砖房,到 2025 年的 “七国十地” 研发布局;从依赖外资技术的 “卡脖子” 困境,到三家零部件公司跻身全球百强;从单一皮卡出口,到 “生态出海” 的中国舰队 —— 长城汽车 35 年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从 “跟跑”“并跑” 到 “领跑” 的缩影。当《人民日报》将长城汽车作为 “自主创新典范” 登上头版时,其所肯定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就,更是一种 “坚守热爱、深耕技术” 的中国精神。
“下一个 35 年,我们要让世界看见中国智造的力量。” 魏建军在《年方 35》短片中的这句话,或许正是长城汽车的终极使命。当行业陷入短期利益的追逐时,长城用35年证明:所谓 “难而正确的事”,就是在技术上不设上限,在品质上不打折扣,对用户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