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新玩家涌入汽车赛道。然而,这些新玩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对安全的漠视,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将汽车智驾系统的开发模式简单移植自电子产品,忽视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质属性,这种“手机式”开发模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违背了汽车行业的基本准则。
一、“手机式”开发模式的弊端
(一)忽视安全,将车主当“小白鼠”
这些新玩家在开发智驾系统时,往往采用类似于电子产品的开发流程。他们将大量本应在专业测试场地、极端环境下进行的实车测试流程,简化为软件模拟测试,甚至直接将测试任务推给消费者。这种行为无异于把车主当作“小白鼠”,让他们在日常驾驶中承担巨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在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暴雪、高温、极寒、高盐、风沙等),智驾系统可能出现故障或无法正常工作,这不仅会干扰驾驶,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二)数据收集的“灰色地带”
这些车企通过车主的行驶数据来升级软硬件,看似是一种“快速迭代”的方式,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这种数据收集方式缺乏明确的用户授权和隐私保护机制。车主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集大量个人数据,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商业目的,甚至被泄露,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其次,这种“以用户为测试员”的模式,将车企应承担的测试责任转嫁给消费者,不仅不道德,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极大侵犯。
(三)安全事故频发
由于“手机式”开发模式的短视和缺陷,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故频发。许多车主在使用智驾系统时,遭遇了系统故障、自动驾驶功能失效等问题,甚至导致了人员伤亡。这些事故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也严重损害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安全是汽车行业的生命线,任何忽视安全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二、提倡“新药式”开发模式
(一)新药开发模式的借鉴意义
在汽车智驾系统的开发中,应该借鉴新药开发模式。新药开发是一个极其严谨的过程,尽管在实验室中已经预设了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使用场景,但依然无法穷尽所有可能的情况。因此,新药在上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样,汽车智驾系统也应该在正式推向市场前,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二)明确责权利,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药式”开发模式强调在测试阶段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车企应该免费甚至补贴消费者进行试用,但必须明确双方的责权利。车企需要在消费者试用的车辆上安装完善的监控和数据收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车企必须对试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帮助车企更好地改进产品,还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将消费者置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三)持续改进,确保产品成熟
即使新车在试用阶段不断迭代,也应该只是对小瑕疵的修改,而不是根本性的设计缺陷,绝不能将未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车企应该在试用阶段充分收集数据,不断优化智驾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直至产品基本成熟,再在量产车上使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能增强消费者对汽车智驾系统的信任。
三、安全:只有0和1,必须坚决执行召回制度
在汽车智驾系统开发中,安全是绝对的,只有0和1,没有60分及格的概念。任何在安全问题上的忽视或马虎,都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极大不负责,甚至可以被视为犯罪行为。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核心功能是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出行。智驾系统虽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一)安全标准的严格化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汽车智驾系统的安全标准制定和监管力度。明确车企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安全规范,要求车企在产品推向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对于那些忽视安全、违规操作的车企,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甚至吊销其生产资质。
但也不应该因噎废食,鼓励企业在安全上的投入,始终追踪智驾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突破,引导车企见贤思齐,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的智驾整体水平。所以监管部门应该积极的提前组织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预见性地制定一些政策法规,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
(二)消费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同时,监管部门和车企也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对汽车智驾系统的认知和理解。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该充分了解智驾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避免盲目依赖。此外,车企应该建立完善的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行业自律与社会责任
车企作为汽车行业的主体,应该加强自律,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开发智驾系统时,应该以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科学、严谨的开发流程。同时,车企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共同推动汽车智驾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新能源企业出现安全问题,往往是压制住舆情,哄住车主,推卸责任,蒙骗监管机关。应该切实推行汽车行业古已有之的制度——召回!
对于出现安全问题的车祸,如果说明不了原因,就必须召回。
四、结语
汽车智驾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套用电子产品的开发模式。我们应该坚决反对“手机式”开发模式,提倡“新药式”开发模式,将安全放在首位,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只有这样,汽车智驾技术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便利,而不是成为安全隐患的源头。希望车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回归初心,以用户为中心,以安全为底线,推动汽车智驾技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