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AI的未来图景不仅围绕技术,更是人性与利益的博弈。
单日票原价168元被炒到2000元仍一票难求,观众总人次突破30万……号称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日前在上海举行,800余家企业参展,100余款新品“全球首发”“中国首秀”。
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代表,汽车已经唱起了这场AI盛宴的主角。
展会上,包括上汽、广汽、吉利等整车企业展示了AI赋能下的汽车形态重构。同时,斑马智行、亿咖通、商汤科技等也带来了各自“AI+汽车”解决方案。
很显然,汽车产业的竞争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生态协同效能”。AI技术正加速渗透至“研产销服”全产业链条,重塑汽车产业格局。
AI重新定义汽车
从“按键”到“对话”,AI正在重新定义每一辆车的每一个使用场景。
当你开车时抱怨一句:“好热啊”,车载空调就会自己调节温度;当你说一句“帮我点杯咖啡”,AI便能为你下单,精准送达。
大会现场,智己汽车展出了搭载最新AIOS座舱的全新智己L6,可串联起更多生态和App,实现从单点功能到场景服务的跨越。比如与饿了么首创的“AI外卖”功能对接,可实现语音点餐、车到餐至等。
吉利汽车推出了面向Al Agent原生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凭借颇具未来感的外型和功能,斩获本届大会最高荣誉——“镇馆之宝”,吸引众多观众排队体验。
“欢迎来到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多模态融合的交互技术可以快速响应乘车人的需求。比如识别到乘车人在打电话自动降低音乐音量,根据记忆导航到曾经去过的餐厅。”工作人员介绍道。
当汽车巨头在AI世博会秀肌肉,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科技炫技,而是移动生活的彻底重构。但是,科技进步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跨界融合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密码。
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除了热门的智能座舱体验,自动驾驶技术同样备受关注。大会期间,上海正式发放了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展会现场,上汽智己L4级Robotaxi进行展示。目前上汽智己Robotaxi累计订单超过30余万单、自动驾驶行程高达数百万公里。上汽智己汽车(联合享道出行)和上汽友道智途双双获颁上海市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上汽集团由此成为行业唯一一家获得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双牌照”的企业。
这一牌照的获得不仅标志着上汽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领跑,更折射出中国自动驾驶正在实现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运营的关键突破。
上海自动驾驶实训场,由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牵头,联合上海仪电、库帕思、商汤绝影、上汽集团、智己汽车等一众行业巨头共同打造,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领域有着超强的实力,这就好比组建了一个“超级孵化器”。
在实际运营中,这个实训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在这个实训场进行测试和训练,自动驾驶系统的故障率降低了40%,对复杂路况的应对能力提升了50%。
“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对汽车行业而言,智能化来得更早,提出的要求更高。”在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看来,智能化对企业的数据、算力、算法的要求非常高,而这些能力的建立不是一日之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
对于人工智能,广汽的原则第一是坚持自主研发,第二是和优秀的科技型企业合作。据悉,广汽集团联合华为搭建了“1+3+3+N”统一架构体系,即1个数字基座,3个智能平台,3类场景,以及N个基于AI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智能制造场景化应用。
WAIC 2025现场,如祺出行推出全栈式AI数据解决方案:如祺数据。如祺出行2023年推出人工智能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专注于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如祺数据建成广东、江苏和山西三大标注基地,有超1500人的标注团队,月交付标注产能超过70万帧。
除了智己和如祺出行,小马智行、萝卜快跑等多家企业的Robotaxi车辆亦在现场提供接驳服务。可以预期,随着政策解锁,一个愈加热烈的自动时代已经奔来。
“安全”是最大公约数
从长远看,车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但中短期看,技术岔路仍然密布,Agent的具体形态仍然不够清晰,硬件产业链也并不成熟。换言之,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仍只是处于少年期,充满了各种意外和变数。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每辆新车所包含的软件代码已高达6.5亿行,远超传统IT系统复杂度。后端系统和无线软件更新(OTA)机制正成为攻击者的新切入点。不仅如此,智能系统仍可能被设计为“自我保护优先”,篡改数据以规避责任。
今年以来,不断发生的事故也在警醒人们智能驾驶与辅助驾驶的区别。当某些人大肆宣扬“自动驾驶将比人类安全10倍,决策算法能处理99%的路况”时,那剩余1%由极端场景造成的事故,将带来100%的噩梦。
AI本身只是中性的工具。如何驾驭好AI,取决于企业的理念和底线思维。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安全”已经成为行业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希望投入商业化运营后,公众既能感受技术的先进,更能安心享受便捷。”智己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发放运营证,依托的是前期数百万公里运营里程和海量实证数据:每辆车要跑5000公里以上,并且安全员的接管率要低于每百公里1次,才能算“合格”。
冯兴亚公开表态,广汽集团围绕着用户对美好出行生活的需求,坚持“所有技术升级绝不妥协安全底线”,将“极致的智能”和“极致的安全”作为自身的追求。
人汽观察: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做出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胆的预测:未来五年内,人工智能创造的千万富翁数量,将超过互联网在20年创造的。
这并不夸张,实际上,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注意到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都趋于AI化。
喧嚣之下,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这是否只是在经历一场精神的狂欢?当AI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人类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以及更多尾随而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不禁让人想起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虚实交织的精神世界。人类在数字迷宫中寻找出口,却在数据洪流中遗失了方向感。
在这个被算法和代码重构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
有人说,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断创造工具,让这些工具帮助人类解放自我、突破自我。但回首过往,中国汽车业在驶向智能时代的路上,一度显得过于浮躁。
2021年,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威马汽车携国内首款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量产车型——威马W6亮相,被冠以“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2024年,第七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极越携旗下AI智能纯电SUV极越01亮相,据称是当时国内唯一、全球唯二采用纯视觉高阶智驾的智能汽车。两者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头号玩家》的一个深刻隐喻在于,它映照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与迷恋,并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人性的本质。
在“绿洲”这个巨大的虚拟世界迷宫中,每个人都在不停迷失,又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影片的最后,主人公站在现实的阳光下,微笑着看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