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2025半程已过。中国车市的上半场,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历史性刻度中落下帷幕。这场变革重塑了格局:自主品牌站稳C位,智能驾驶从概念走向街道,跨界融合成为新常态。然而当硝烟渐散,一个不小的遗憾却浮出水面:真正的智电革命,尚未抵达最广阔的腹地。
这种矛盾在产销数据中尤为醒目:虽然新能源车销量过半,但20万级市场中搭载完整智驾系统的车型占比不足15%;中国汽车出口连续两年登顶全球,却在主流消费区间缺乏「技术平权」的标杆产品。
直到上汽与华为官宣「尚界」,这场由国内最大汽车集团与最成功科技企业联手的「跨界联姻」,或将在「美美与共」中真正牵住自主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推动智电革命进入深水区——当20万级用户拿下「 上汽制造+华为智驾 」的黄金组合,这场始于高端的智能风暴,终于要在主流市场点燃燎原之火。
从“大象转身”到“新三驾马车”狂奔
没人预料到,一场始于2024年的改革,能让巨轮跑出快艇的速度。
在自主与新能源的双引擎轰鸣中,上汽集团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同比“六连涨”,1-6月份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产销持续回升、终端持续向好。
其中,自主品牌挑起大梁。上半年上汽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占公司销量比重达63.5%,较去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其中,上汽乘用车销售36.8万辆,同比增长9.8%,国内市场销量更是同比大涨54.7%;上汽大通销售10.7万辆,同比增长11.2%;上汽通用五菱销售75.3万辆,同比增长32.2%。
新能源车节节攀升。上半年销售64.6万辆,同比大涨40.2%,每卖出3辆上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6月份,智己汽车终端交付超过6000辆;上汽乘用车销售新能源车1.6万辆,同比增长44.1%。
海外市场稳扎稳打。在欧盟反补贴税阴影下,上汽海外实现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这种“抗压能力”源自70年造车积淀——当新势力还在为供应链波动头疼,上汽已能通过华域汽车的全球零部件网络,实现电池、电驱等核心部件的跨区域调配。
6月27日,上汽集团举行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介绍,面对行业的深刻变革以及市场的“内卷外压”,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汽一方面抓零售、降成本、去库存,另一方面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高水平开发跨界联动。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晓秋
“尽管现在汽车价格战的硝烟仍在蔓延,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更是有增无减,但我们必须直面这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上汽人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驱使着我们继续努力,实现‘筑底、企稳,回升、提速’的改革目标,重新夺回行业领先。”
尚界来得正是时候
也正是基于一系列改革成果,上汽有了乘胜而“尚”的底气与更大胜算。
站在半年节点回望,尚界的出现更像一场精心计算的“市场狙击”。
一方面,主流消费群“智能焦虑”待解。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5月20 万级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38.7%,但该区间车型平均智驾配置得分仅62分(满分 100)。身边一位朋友的吐槽颇具代表性:买辆20万的车,想给老婆选个自动泊车都得加2万选装包,这合理吗?
另一方面,高阶智驾市场留白。鸿蒙智行“四界”的成功,反衬出主流市场的饥渴。问界攻占35万+SUV高地,享界服务商务人群——唯独在20万级家庭市场留下战略空白。
这正是尚界存在的根本逻辑。
据了解,尚界首车直接标配华为最新版本乾崑ADS,支持无图城市NOA,相当于把最先进的“智能装备”塞进了20万级的“价格盒子”。
上汽与华为的“能力拼图”完美咬合。上汽的“制造底盘”与华为的“智能大脑”形成化学反应:这种组合让尚界首车能实现“油车价格、电车体验、智车大脑”的三重跨越。
“尚界不是豪华品的替代版,而是普惠智能的首个完全体。”接近项目的人士告诉笔者。当多数车企在“堆料涨价”与“减配降价”间摇摆,尚界试图撕开第三条路。
尚界为什么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
尚界的胜算,既源自两大巨头的深度协同,更来自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
一方面,上汽交出制造主导权。投入60亿专项资金与5000人团队,开放临港基地“灯塔工厂”。
另一方面,华为全程参与技术定义权。工程师团队常驻研发中心参与开发。如果说此前华为智选车痛点是“软件强、硬件弱”,但尚界用上汽的“制造底蕴”补了课。
“这不是简单嫁接,而是基因重组。”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的比喻点破本质,“华为的珍珠需要上汽的项链来串联。”当传统车企懵懂转身,科技公司困于制造,这种各取所长的“新合资模式”,恰是破解智电悖论的金钥匙。
▲上汽集团总裁 贾健旭
当其他品牌把智驾下放等同于“砍激光雷达、降算力芯片”,尚界玩的是“规模魔法”:通过上汽集团的整车和零部件资源优势,形成“研发共享+供应链本土化”的组合,实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让尚界首车能用20万的价格,实现“硬件不减配、体验不打折”的平权。
人汽观察:
2025年的中国车市不缺新品牌,但缺“破局者”。当尚界用20万级的定价,把华为智驾、上汽制造、鸿蒙生态打包成“智能汽车普惠套餐”,其意义早已超越一款车型的成败——这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一次“能力核聚变”,证明“大象”不仅能跳舞,还能跳出“智能时代的新舞步”。
半年改革让上汽稳住了基本盘,尚界则要去开拓“第二曲线”。当这款被贾健旭称为“带着嫁妆来”的车型驶入市场,或许能给行业一个新启示:在电动化下半场,真正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价格绞杀,而是“美美与共”的价值创造——就像上汽的制造之美,遇上华为的智能之美,最终成就了用户的体验之美。这或许才是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