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清醒者魏建军 认真造车 必有回报

时间:2025-05-26    宋家婷

 “每个时代都需要讲真话、做真事的人。这不是孤独,而是使命。”

20250526_061038_016.jpg

“你说我有棱角,我也承认。有点棱角,是个好事。”

在最新为哈弗预告的短视频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接过了网友赠与的“新标签”。回顾几十年的造车历程,这个标签堪称为他量身定制。

不过,时年26岁的魏建军的棱角,可能只是想先解决一个烂摊子;如今奔向62岁的魏建军的棱角,是终于清楚并接纳了他的使命。

20250526_061038_017.jpg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强调内卷式竞争不可取,更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将从引领产业转型、加强地方约束、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市场监管等四个方面,系统整治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多个重点产业的内卷式竞争问题。

这意味着,魏建军终于踢开了横亘在汽车行业面前的钢板。从2023年乌镇夜话上那句振聋发聩的“汽车高质量发展,就是干死一个算一个吗?”,到数次登上央视、新浪财经等知名媒体振臂疾呼汽车业弊端,两年多来魏建军已被视为行业“愤青”乃至公敌,有掌声,更没少挨骂。

如今行业乱象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获得正名的魏建军应该倍感欣慰。然而,这些“盛市危言”一一应验,却未必是魏建军这个老汽车人想要看到的。

弊端初现,“价格战”之痛

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迎来“疲倦期”。超过四年的内卷,相较于全球登顶取得的成绩,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如今,弊端已经浮出水面。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车企盈利能力变差。

以2023年、2024年为例,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产销超过3000万辆,但是,大部分主流车企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损触目惊心。

2023年,中国十二家上市车企合计盈利963亿元,不敌丰田汽车2023年财年的一半;2024财年,丰田汽车营收相当于中国七大车企的总和,净利润是七大车企总和的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七大车企都是主流车企: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城、北汽和长安汽车,这其中既有中国体量最大的车企,也有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

20250526_061038_018.jpg

从竞争力上来看,中国本土车企的智电化水平无疑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但是不计成本的卷价格、卷配置、卷营销,将中国大多数车企的盈利能力拉低了。

以价格战为例,2024年新能源车平均降价幅度达9.2%,燃油车平均降价幅度为6.8%。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行业利润率为4.3%,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进一步下滑到了3.9%。

主流车企不盈利,边缘车企则濒临退市。2024年起,新能源车企“倒闭潮”愈演愈烈。从威马、高合、极越到哪吒汽车相继陷入重组、破产,魏建军在去年曾提到,这十年较为知名的汽车品牌已经倒掉了24个,已经倒闭了的汽车品牌,二手车跟废铁一样,售后都找不到维修点儿。

20250526_061038_019.jpg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经销商。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汽车4S店退网数量4419家,4S店规模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其中,2024年合资品牌4S店总量同比减少13.5%;豪华品牌4S店同比减少1.4%。这其中,虽然有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此消彼长,但实际上,经销商大面积亏损也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针砭时弊,因为“淋过雨”

实际上,行业弊端大家都看在眼里,甚至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而长城汽车一直是为数不多在持续盈利的车企,魏建军为什么要冒着被网暴的风险当“出头鸟”?

我们认为,不仅是魏建军在为产业担忧,更是因为长城汽车自己“淋过雨”。

魏建军曾说自己是被时代选中的造车人,自称是“最幸运的人”,但这份幸运背后的坎坷与苦楚却鲜为人知。

20250526_061038_020.jpg

他受过创业的苦。魏建军曾说,他并非人们描述的那样,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汽车王国,当时进入汽车业很偶然,就是接手了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工厂,满脑子想着怎么把它搞好。

遭过没有生产资质的难。上世纪90年代初,造车需要资质,长城汽车弄不到资质,只能先做改装皮卡,到了2001年皮卡干得有声有色了,同期奇瑞和吉利都获得了轿车生产资质,长城直到2007年才拿到该资质,也因此错过了生产轿车的先机。

合资失败过。2000年代初,长城控股重组了北旅汽车,还成立了郑州长城汽车,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想找上汽通用合资也没成,这彻底浇灭了魏建军通过合资扩张的幻想,此后十几年里它成为唯一没有合资的自主品牌,直到电动汽车项目牵手宝马。

同样,长城汽车也没少吃过“价格战”的苦。尤其过去两年,汽车行业大打价格战,浮夸营销、反向虚标、货不对板,坚持不玩花活儿、提供高价值产品的长城汽车,在这一轮竞争中落了下风。

以2024年为例,长城汽车销售新车123.45万辆,这是其连续八年进入“百万辆俱乐部”,也是连续两年徘徊在120万辆上。同年,长城汽车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单车收入均创新高,但原本这个成绩应该更好。

20250526_061038_021.jpg

20250526_061038_022.jpg

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受到影响更为明显,从销量到营收、净利润都遭遇了下滑。

由是也就理解了,魏建军和长城汽车为什么要站出来针砭时弊,因为“那些造假伤害了我们”。

以价格战为首的无序竞争对于汽车业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体现在国内市场,消费者买不到好车,车企赚不到钱,供应链濒临崩溃,后遗症不止于魏建军说的至少要缓六七年;体现在海外市场,部分车企不守规矩也影响了整体口碑,受到了当地用户的抗议,“我一个消费者刚买了15万块钱的车,半年后就亏5万,你想我们中国品牌在海外怎么发展?”

20250526_061038_023.jpg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魏建军的痛,不止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眼看着中国车企从筚路蓝缕到领跑全球,现在却可能为了一时之利开倒车,这最终伤害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个体。

这不是孤独,而是使命

心怀消费者、心怀产业、心怀国家,这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的写照。其实,魏建军同时代的第二代汽车人又何尝不是?

过去两年来,他在公开场合的数次谈话,清晰地展现了他这一代汽车人的心路历程。从鲁莽青年热烈的野心与欲望出发,见证中国汽车业从野蛮生长到闪耀全球,从不被跨国车企尊重到对方心悦诚服来取经,不容易。

正因如此,

中国车企更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向全世界,因为它代表的不止于汽车业,还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代表着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哪怕退半步,也将前功尽弃。

20250526_061038_024.jpg

“每个时代都需要讲真话、做真事的人。”一如魏建军所言,这不是孤独,而是使命。

作为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几年的汽车业老兵,魏建军并非时代的逆行者。直播兴起网红当道,魏建军发现这是时代趋势,也会撸起袖子加入直播大军,主动担起“新长城”代言人的责任。

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营销只是锦上添花,造车根基不能倒,把车做好,还是汽车人分内的事。

对造车抱持敬畏之心,坚持以技术立命,这是魏建军和长城汽车始终奉行的准则。他曾公开表示,长城汽车对研发预算不设限,以2024年为例,这一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104亿元,连续三年突破了百亿大关。

20250526_061038_025.jpg

魏建军注重实际不好面子工程,每一笔投入都是有的放矢,以技术成果转化率为核心指标。这使得其资金利用率极高——

截至2023年,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6888件,专利授权量4665件,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民营车企集团第一;

在新能源领域,专利公开量1838件,专利授权量1375件;智能化领域,其专利公开量1131件,皆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在严格的目标导向下,长城汽车研发转化落地的成果斐然:

在新能源赛道,经过两代迭代的Hi4智能混动技术矩阵,涵盖了城市SUV、泛越野、强越野、重卡赛道,奠定了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新一轮竞争的基础;今年五月,长城汽车高端新能源品牌魏牌,也发布了面向全球用户的下一代全动力超级智能平台。

20250526_061038_026.jpg

在燃油车赛道,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4.0T V8发动机,更是为中国品牌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

当不少同行在风云诡谲的外界形势里失去了定力,争相卷入短期主义的泥淖时,魏建军用他的棱角守住了内心的门槛,顶住压力承受争议,坚持不打价格战,专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最终收获了沉甸甸的实绩,也为长城汽车穿越经济周期,积攒了一张张珍贵的入场券。

20250526_061038_027.jpg

现在再看当下世界格局的态势,中国经济的趋势,毫无疑问,2025年将是对长期主义者的回报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牌桌上,最终留下了几家车企?举凡坚持长期主义的车企,都不会被落下。

长城汽车必然是其中之一。不过,魏建军早已放下了世俗意义上的名利之争。此时,长城汽车正带着三支硬核车队驰骋在新疆阿克苏的赛场上。

20250526_061038_028.jpg

这是时隔十年之后,长城汽车重返环塔拉力赛。十年前,在同样的赛场上,它获得了全场总冠军。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