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流量或是车企老总的陷阱

时间:2024-04-16    管学军

20240416_055748_000.jpg

今天,车企老大不在互联网上搞点动作似乎都不正常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雷军先生一场发布会卖出8.98万辆车,据说目前小米SU7已签下的订单足够一年生产了。如果老大的流量这么值钱,那么老大用自身流量去销车便成为时尚,且大有不成为网红就不对了的趋势。其实,这对车企老大可能是个巨大的陷阱,当然也是公关人员的噩梦。

翻开一季度的新车销售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一汽-大众保险数累计40.9万辆(409,217),同比增长14.3%,合资车企排名第一;其中一季度ICE保险数累计39万辆(391,197),排名行业第一,同比增长14.2%,行业中唯一燃油车销量突破30万的企业;NEV累计销售18020辆,同比增长15.2%,稳居合资老大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大众没有哪位领导在网上搞流量,为什么是这样?

靠个人流量销车始于埃隆·马斯克,特斯拉能够不做广告,是因为埃隆·马斯克个人自带流量。为什么埃隆·马斯克能够自带流量?因为他是全球最成功的创业者、年轻的企业家,更是科学家。他屡次创业屡次成功,他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在全球有着无数的粉丝和拥趸,他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甚至像“神”一样的存在。再说国内所谓的“造车新势力”,李斌、李想都是靠着个人流量拉动着汽车销量,李斌创立了三家上市公司,虽然完全没有办法和马斯克相提并论,但在国内又有几人能够创办三家上市公司呢?李想是个高中生,成功创办了《汽车之家》,又打造了理想汽车,也是个“屌丝”逆袭的典型案例,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偶像。与他们同时代的何小鹏就不一样,小鹏汽车的技术水平、品质并不差,但为什么个人流量不如李斌、李想呢?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二李”都有一段成功的创业史,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相对而言,这块是何小鹏的短板。哪吒汽车的例子更是鲜明。再说雷军先生,他也是创业成功者,也是“屌丝”逆袭,他的企业甚至成为世界500强之一,其形象相对李斌、李想而言,高到不是一个量级,而且雷军成功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他成为这个时代人们追逐的偶像理所当然。更确切地说,造车“新势力”是用老总私域流量的长版,弥补了企业体系能力不足的短板。

20240416_055748_001.jpg

再说我们主流汽车企业的老总,哪位有他们相同的经历?从古至今,人们都崇拜成功者,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所以他们有流量,所以他们的粉丝愿意用自己的钱支持他们进一步取得成功。而对于绝大多数车企的老大而言,跟这些自带流量的人有什么可比性吗?这倒不是谁比谁差,而是经历决定流量、传播决定流量。如果企业老总给公关下个粉丝量的KPI指标,或许公关很容易完成,但有价值吗?真让这些粉丝变现的时候就露馅了。

事实上,营销分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人品,比如埃隆·马斯克、雷军靠的就是这点,人们是因为对他个人的崇拜而买单。其次是情感,比如两个人有眼缘,那就很容易成交,比如电影明星带货。同理,这也是为什么主流车企都特别强调终端的用户感受,其实就是用情感促成更多的交易。再次就是卖参数,用技术参数去打动人。换言之,像大众这类主流汽车厂的营销,看似打的是服务端的情感牌和强有力的技术参数,实际上这个品牌背后是有故事的,是有让人崇拜的英雄形象的。首先,“大众”这个名字就很有亲和力,再比如大众的GTI,当年,大众的产品研发规划中就没有GTI这个项目,但是年轻的工程师们看着街上的跑车都是保时捷一类的豪华车,蓝领根本开不起,但他们又都渴望有一辆跑车。于是,这些年轻的工程师发誓要造一款老百姓开得起的跑车。就是这么简单而带有逆反,甚至是叛逆的心理,促使他们背着大众的老大,悄悄把当时大众最好的发动机装进了高尔夫,打造出一辆完全不像跑车却有着和跑车一样性能的高尔夫。当大众老大看到这款车后,不仅没有责怪年轻的工程师们,反而赞许有加。大众高尔夫GTI就这么诞生了,此后在赛场上GTI夺冠无数,成为一代具有传奇色彩的名车。这就是大众品牌下面的产品品牌的故事,正是因为这种叛逆的、向上情节,让无数年轻人向往,宁愿花高价购买高尔夫GTI。直至今天,高尔夫GTI还能卖20多万元一辆,从高尔夫GTI衍生出来的高尔夫R,更能卖到接近40万元一辆。这些车的销量不大,却饱含着向上的精神,代表着这个级别车的标杆,代表着这个品类产品品质的巅峰。

因此,今天大众系的老总们不用借助互联网炒热度,不用靠个人流量带销量,他们只需要做好日常的传播就好了。比如大众的电动车尽管销量和中国品牌没法相比,但是他们依然做好自己的品质,用每一款产品的品质诠释自己的品牌,彰显自己向上的精神和价值观。比如,春节前我们专门探访了一汽-大众黑河试验场,在-30°C的冰面上,一汽-大众的ID.6正在接受雪雾试验。一辆ID.6紧跟在一辆大众车后面高速行驶,让前车扬起的雪雾灌进ID.6,行驶一定里程之后,工程师们不仅要检查车辆门缝等处是否有漏雪的问题,还要检查电线插头内是否也进了雪?如果插头内进了雪,日后可能会因为结冰而影响插头的密封,进而造成短路问题。当然,他们还有很多试验科目,同样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折磨”所有车型。众所周知,ID.6早已上市,但对在销车型依然要做检验,以确认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品质没有降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一汽-大众的电动车有自燃事故发生。这种良性的口碑传播,就是对品牌的一次次“擦亮”和焕新。

20240416_055748_002.jpg

20240416_055748_003.jpg

20240416_055748_004.jpg

再说众多主流车企的老总是否需要成为网红的问题。首先,各位老总有没有让人们敬仰的、足以激励年轻人心驰神往的成功履历?其次,以不定期的方式露露面,每次说两句自认为接地气的话,或者披露一点自己的生活片段,这就能俘获一批拥趸和粉丝?难不成还能形成泼天的流量?弱弱地问一句,您有多少真实的粉丝?别拿公关公司弄来的“粉丝”数自娱自乐好吗?第三,车企老总的工作是海量的,分出精力来做私域流量,和公司的工作相比,孰重孰轻?再者,流量是柄双刃剑,能助你成功,也能对你反噬,被反噬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可能被网暴,对于可能出现的这类问题有预案吗?贾跃亭不就是个极好的案例吗?想到这一切,估计公关老大的脑袋快炸了。

所以,一家成熟的企业、一个成熟的品牌一定拥有自己的企业精神和品牌价值观,从精神层面和消费者建立共情关系。有了这个精神图腾再不断用产品、技术、品质去诠释,不断加深公众对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从而拉动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一汽-大众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在品牌这个大的认知体系中,主流车企老总的私域流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况且多数车企老总都是经理人,除非你做成韦尔奇那类企业家,流量也就根本就不用做。但对于青睐流量的老总而言,一旦因为某事在网上被社死,对个人、对企业、对品牌,后果都是灾难性的。相反,比如兰博基尼,一个故事讲到今天仍然脍炙人口,创始人早就不在了,诠释这个故事精神内涵的是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品质,完全没有被社死的问题。谁见过兰博基尼的总裁做私域流量?谁见过奔驰的老总做私域流量?车企老总之所以低调,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强大的品牌文化支撑。

的确,有些和一汽-大众一样没有做老总私域流量的品牌,为什么销量大幅下降呢?除了汽车市场的大势之外,一汽-大众每年都在做品牌和产品品质传播,不断用产品和品质去诠释大众品牌,用品牌价值观与公众建立沟通关系,强化该品牌在公众中的良性认知。而在多数企业看来,这些都是无效的、无法带来销量的传播,也是可以省掉的支出。两家企业,一家每年都在累计人们对品牌的好感,一家每年都在削弱这种好感,数年之后,传播效果自然会在销量上显示出来。再说雷军,这次销售活动的确成功,但是一个个车辆质量问题的曝光,是不是正在反噬雷军的个人品牌形象?其他靠个人私域流量带销售的老总,是不是也有这种问题?所以,老总私域流量可以解渴一时,不能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

20240416_055748_005.jpg

但是,车企老总也不是不可以做流量,今年李书福和俞敏洪的对话,昨天尹同跃和罗振宇的试驾直播都非常成功,流量虽然没有泼天,但也足够大了。这种传播之所以是有价值的,首先是老总和对话者都是行业的精英,俞敏洪、罗振宇都是知名人士,正能量满满,都是让人景仰的偶像级人物,自带流量。跟他们做节目,等于向公众昭示车企老总的朋友圈,朋友圈的档次就是个人人设的表征。其次,他们是当今社会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用什么品牌的车?这种活动等于在诠释车企的品牌、产品的品牌。第三,这种活动不会占用车企老总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达成了从战略到战役的落地,最终促进终端健康的销售。这也是做品牌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

20240416_055748_006.jpg

所以,车企老总一窝蜂地去做网红、去抓个人私域流量,无异于拿自己的短板和“新势力”的长版对决,最终可能输得更惨。其实,现在中国品牌最缺的不是产品、技术、品质,而是品牌和支撑品牌的精神和价值观。

(图片来源:互联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