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王侠:中国汽车出海是历史的必然

时间:2023-09-28    管学军

 9月27日,2023中国汽车出海(天津)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为主题,从营销传播、技术法规、汽车零部件与运营服务、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二手车出海等多维度展开讨论,聚焦中国汽车出海机遇与挑战,探讨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的出口进阶之路。

20230927_074457_004.jpg

在论坛现场,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表示:“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破200万和300万辆大关,出口地区逐渐扩展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今年大概率会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然而,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声音,将中国汽车出海推到了风暴眼。”

中国汽车为什么要出海?怎样才能顺利地、可持续的出海?对此,王侠坚定地表示,中国汽车出海是历史的必然,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好事。他用五个观点表达了对于中国汽车出海的意义和信心。

20230927_074457_005.jpg

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 王侠

首先,王侠认为,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国际化的历史,中国汽车也是一样。中国汽车在发展初期正是走了开放合作的道路,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式成立了一大批合资车企,才取得了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快速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路线,才能让中国汽车高速发展,同时推动全球汽车发展。”

第二个观点,中国汽车出海对全球消费者都是重大利好。王侠表示,2022年中国品牌占据欧盟电动汽车市场8%的份额,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增加到15%。今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的总销量为141.9万辆,其中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占比接近1/4,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国内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超过亚洲的31.7%和北美的11.6%,其中新能源车出口接近35万辆,超过去年全年总和。王侠认为,利用中国汽车自身智能化、电动化、价格的优势,符合全球消费者的利益。对于欧盟和美国等不应该将其视作洪水猛兽,而应该正视中国汽车取得巨大进步的基本事实,以消费者的利益至上,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之道。

第三个观点,王侠认为中国汽车出海,机遇和挑战同在,不可盲目乐观。虽然中国汽车有着自己的先天优势,但面对着国际车企、不同市场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都是目前中国汽车出海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例如:最近,巴西工业部官员表示,巴西将结束对进口电动汽车的免税政策,并将在三年内逐步将关税提高到35%。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成为巴西第二大进口汽车来源地,占巴西汽车进口额13.6%。这意味着,留给中国汽车在当地布局的窗口期已非常短暂。

第四个观点,中国汽车出海追求的不仅仅是销量上的数据,而是追求共创和共赢。“中国汽车产业出海需要顶层设计、系统思维,需要政府部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标准和认证机构以及金融、保险等诸多后市场服务机构集体行动,单打独斗会寸步难行。”王侠说。

更关键的是,在产业链的构建中,既要寻求中国车企间的协同,也要寻求与当地供应链之间的协同,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只有实现了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共创共赢,才能行稳致远。

第五个观点,面对比我国更早电动化的欧洲市场,王侠认为要学会分散风险,并坚持长期主义。欧洲拥有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却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传统燃油车制造实力。重视欧洲市场是对的,但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也要学会分散风险。王侠表示,虽然国产汽车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市占率都不到10%,在南美洲和大洋洲略高于10%,但在非洲的市占率则逐年攀升,目前已经超过20%。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更多新兴市场,让全球化的路越走越宽。

最后,王侠指出,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球化,这是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一定要坚定方向和信心不动摇,坚持共创共赢理念不动摇,坚决用最好的产品、最优的服务、最真的诚意,去满足全球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汽车贸促会也将以成立国际战略专家委员会为契机,全力为中国汽车出海赋能,助力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