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接近60万辆,单月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在消费端,电动车好?还是燃油车好?似乎不重要了。原因是汽车智能化水平成为消费者选车的否决项!
风声转向
行业内,电动车重要性正逐步让位于智能网联汽车。
近期,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打造智能网联新生态”在分论坛中排名第一,“开辟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模式”屈居第二。
AUTOSEMO轮值主席、中汽创智首席执行官李丰军
发生上述变化的宏观背景,是汽车产业的核心正在发生变化。AUTOSEMO轮值主席、中汽创智首席执行官李丰军指出:“传统汽车时代核心技术和产业是发动机,电动汽车时代核心技术和产业是动力电池。进入智能汽车时代,车用操作系统和芯片决定着最后的胜负,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汽车产业的核心。”
从消费端看,终端用户在智能体验上个性化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SDV工作组组长、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虞晓指出:“最近国内某个车型面向最终用户众筹体验需求,基础情景保守估计已超过2000种。”
用户对于智能汽车需求爆发倒逼企业转型。李丰军认为:“用户的需求导向已经是我们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用户体验也驱动着主机厂的逐渐变革,推动和带来了全新的汽车电子器件架构的核心,这从我们传统的用户以车为中心,以车的性能和功能为中心,逐渐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型。”
在专业人士看来,从燃油车到智能汽车,汽车产业核心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用户对智能汽车的需求爆发。
智能化并非电动车专属
有人说,电动车是智能化的天然载体。言外之意似乎是,燃油车与智能化无缘。事实上,电动汽车并非是智能化的必选项。
有媒体曾指出:“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之间是否存在强行绑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弄明白智能化的概念。部分‘新势力’标榜自己是智能汽车,拆开来看其实是三部分:第一是驱动部分,说白了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第二是智能座舱,它决定了用户在车机以及空间上的软性体验。第三则是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提供的功能都包含在此。”
从上述媒体的观点判断,燃油车和电动车主要区别在驱动部分,而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电动车可以实现,燃油车同样可以。这其实意味着电动车和燃油车在智能汽车这条赛道上存在正面竞争。
该媒体还提出了跨国公司的燃油车为了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案例。比如奥迪A8,虽然一辆燃油车,但也是号称全球首辆具备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
如果奥迪A8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还有点儿远,那么在中国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品牌节能汽车,在智能化水平方面超越了部分“新势力”的智能电动车。
以长城汽车旗下的魏品牌为例,该品牌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智能空间,从感知、数据、HMI、服务与体验等多层次推动智能化产品力的提升。这背后的重要支撑,是长续航智能DHT PHEV架构和咖啡智能系统两大核心技术。目的是通过全车咖啡智能融合创新,实现智能座舱、高阶智能驾驶、智能服务“三智融合”的核心能力,为用户带来智能化出行服务体验。
具体到智能驾驶方面,魏牌将逐步搭载全球领先的车规级高性能的固态激光雷达和行业领先的高算力AI芯片,该芯片采用可拓展架构,未来可不断升级迭代,支持L3\L4甚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
在智能座舱领域,基于AI、大数据和FOTA主动学习和自主迭代进化能力,并联合全球领先科技公司5G等前瞻技术,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用车生活的升级追求。
整体看,今年电动车全线提价,汽油价格居高不下,因而主打节能的PHEV更能满足消费者对用车经济性的需求,并且以魏牌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节能化智能汽车契合了用户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全新体验,用事实推翻了“电动车是智能化的天然载体”的说法。
中汽协大力推进互动互通
产品端,虽然节能化智能汽车超越了部分“新势力”的智能电动车。但在产业端,智能汽车整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协调下成立的产业联盟是近两年的事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推动汽车跨行业领域互通互融,实现产业协同,逐步构建起智能网联汽车新生态,最终实现共赢,任重而道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提出:“协会与2020年7月和12月分别成立了中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委员会AUTOSEMO和软件定义汽车工作组SDV,推动多项团体标准、行业规范的制定发布。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协会与行业机构、重点企业逐一沟通,决定成立中国汽车产业协会软件分会。”
另一方面,行业内对于“先有鸡”(硬件先行)还是“先有蛋”(软件先行),还处于争论和摸索阶段。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斌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斌介绍说:“传统的车的控制器会先把硬件定义好,硬件功能定义好,甚至把样件做出来,再逐步研发软件。如今,到了域控制器的阶段,会面对很多非常长周期的选择问题,有的主机厂选芯片需要半年多时间,选供应商又是半年,供应商拿出样件来,可能还需要大半年,从构想到应用需要两年时间,完全满足不了现在软件定义汽车快速迭代、快速发布的新时代要求。所以,IT领域践行软件先行的理念,即先考虑软件要实现怎样的功能,完成怎样的场景,提供怎样的价值,跑在怎样的硬件上……我认为,未来在汽车行业也要践行IT领域软件先行的理念。”
总体看,电动车似乎方兴未艾,智能汽车又异军突起——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当部分业内人士还在关心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时候,消费者的胃口又变了——智能化水平将成为消费者选车的否决项,它倒逼从企业到产业向低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全新领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