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两位院士为汽车平反

时间:2021-10-15    贾卫中

 两位院士为汽车平反

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百年不遇,各界都在思考重新发明汽车。然而,2021智能网联汽车论坛上,两位院士不约而同提出:“用数字化重新发明城市。”同时,他们认为:“由于交通拥堵限行限购的城市,汽车成了受害者。”

保有量=在途量?

近年来,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中央有关部门多次呼吁:“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的措施,以促进汽车消费。”但应者寥寥。原因是部分地方管理者除了限行、限购,暂时找不到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

事实上,实施汽车限行限购的城市,依然存在交通拥堵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认为:“汽车行业之所以成为限行限购的受害者,原因是城市的管理者对于汽车的理解是基于一个大家觉得很重要,但却很没有道理的数据——汽车保有量。但是,当年我在做城市大脑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汽车在途量。”

两位院士为汽车平反

汽车保有量和汽车在途量有多大差别?王坚介绍说:“我这里有根据真实城市测算出来的案例。第一个城市汽车保有量300万辆,在途量只有30万辆;第二个城市汽车保有量118万辆,在途量只有12万辆。或者说,最拥堵的时候只有10%的车在路上,大家可以想想这说明什么?”

王坚院士通过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在城市90%的汽车并未上路的情况下,把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归结到汽车上,无疑是让汽车背了黑锅。

多修路能解决拥堵?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多数城市采取的办法是多修路、修快速路。结果如何?

王坚分析说:“在我们研究的第三个城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大概在200万辆,每天在途量约9万~13万辆之间,而这个城市的道路里程超过2000公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一个城市提供了2000公里的道路,实际上只有十几万辆车的情况下,这个城市依然堵车了,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责任在交警,还在于城市规划不足,还是说应该把问题推给造车的。”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仁忠同样指出:“车开快了以后,道路的通行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我用交通领域比较著名的布雷斯悖论做案例,一个小时之内从A点到B点,两个路径可选择,平均每个人通行时间是65分钟,总时间是26万分钟一辆车,后来中间加了一条路,通行效率特别高,几乎不花时间,有了这条路以后老路交通系统平均通行时间变成80分钟,总时间变成32万分钟,很多专家都说这条路不该修。在所谓用户均衡,大家追求个人速度最快的时候,却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

两位院士为汽车平反

供给端,修路没有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求端,多数人出行都会选择导航系统,但在郭仁忠看来,导航给我们推荐的路线实际上增加了交通拥堵。

他分析称:“这是北京地图,任何一个导航系统,当你要到一个地方去的时候,都会给你三个选择方案,第一个方案往往是速度最快的方案,但可能也是路程稍微长一点的方案。从这个逻辑来讲,导航系统给你推荐的是一个整体上增加交通流量的方案,我个人认为导航是很难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

很明显,在两位院士看来,多数城市目前采取的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数字化赋能现代城市

除了减少汽车的销售量、增加道路供给量的方案,难道说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吗?郭仁忠认为:“要解决交通问题,应该追求城市道路交通的全局最优,换句话说就是要提升整体通行能力。”

提升城市的整体通行能力,必须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计算出城市的交通总需求。郭仁忠分析说:“我们认为城市交通总需求是可以计算、可以预测的。广州做了一个一天24小时道路交通平均通行量的统计,这个数据非常重要。既然一个城市交通网络承载能力是可计算的,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城市道路资源数字化,并以此为背景,把每个小区,每条小路、大路干道在满足交通安全的情况下的承载能力计算出来。”

两位院士为汽车平反

在掌握城市通行的总需求后,通过限速处理好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密度的关系,以提高通行效率。郭仁忠介绍说:“提高通行效率要从两个维度考虑问题,一个是速度,一个是密度,密度就是需求。一个案例是,在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主干道限速80公里,匝道限速40公里,我们做了两组对比试验。在没有信号灯的情况下,不做限速的时候容易形成拥堵,有限速的还好一点。原因是在高峰时段,每个小时通行超过900辆车不足1000辆车的时候,每个车道限速是没有意义的。而超过1000辆车甚至达到1200辆车的时候,限速非常有意义,通行效率能够提高20%。在有信号灯提示的情况下,我们做了60公里、40公里、30公里和20公里四种限速。结果在高峰时段限速30公里,路口的通行效率是最高的。所以,不管是用智能信号灯,还是用传统信号灯,限速30公里的通行效率高于限速40公里。”

在郭仁忠看来,配合道路限速的同时,鼓励人们采取预约出行的方式,能够让出行更有弹性化,提升交通系统运营效率。所谓预约出行,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一方面通过对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的诱导干预,缓解由居民出行时空分布不均引发的高峰拥堵;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出行供给服务,实现交通工具按需调度,提升交通出行服务质量。

郭仁忠认为:“道路不管怎么拥堵,所有人都完成了出行任务,该上班的还是上班了,这说明出行是具有弹性的。这就为实施预约出行提供了可能性,预约出行是把交通流从位置定为已知,从不确定变为确定,这样使出行优化成为可能。麻省理工的专家在特定的路段上采用预约出行,平均出行效率会提高50%,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到67%。”

两位院士为汽车平反

很明显,无论是掌握城市通行的总需求后的道路限速,还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的预约出行,其背后都需要有城市的大数据做支撑。而数字化赋能的智能汽车更能享受到城市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王坚指出:“当前,城市容纳了全球54%的人口,在2050年大概这个数字在70%~80%左右。城市消费了全世界70%的能源,大约90%以上的汽车都在城市中。在数字化大潮下,车的数字化的问题跟城市数字化问题应该有效地结合。未来,中国应该会出现全世界第一个完成城市数字化的城市,就像当年纽约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成电气化的城市。”

2021智能网联汽车论坛上,两位院士阐明了汽车不该为城市交通拥堵背锅的观点,同时为描绘了未来数字化城市的出行蓝图,我们非常期待数字化城市早日到来!

(图片来源:互联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