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汽车剧变 老马识途

时间:2020-07-03    贾卫中

 微信图片_20200702100912.jpg

车市已现上涨势头,但疫情大考远未结束,疫情带给汽车产业的创伤会继续演化。当部分企业忙于低头拉车——被具体问题困扰一筹莫展的时候,抬头看路——了解产业环境变迁、趋势变化,对解决具体问题或将更有帮助。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撰文《转型升级之路,中国汽车产业再定义》,在探讨产业变革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看清环境  认清自己

当前,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全行业焦虑。而在李万里看来,了解汽车产业政策变迁有助于企业看清发展方向,坚定前行信心。

微信图片_20200702100916.jpg

1994版、2004年版汽车产业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进入新时期,汽车产业政策面临大变身。李万里认为:“产业政策最大的变化表现在三方面,即向普惠化功能型转变,向制度性开放转变,以及实行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推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中,要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的开放向规则等制度性开放转变;2019年3月,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规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

产业发展环境变迁的同时,汽车产业的使命也将发生变化。李万里指出:“进入新时代,国家进一步明确要建成现代化工业强国的战略定位。新的发展环境赋予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使命:一是要从被百般呵护转向担当大任;二是发展模式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三是要在全面开放的局面下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完整。”

脚踏实地  把握方向

疫情加剧部分地方车企的生存困境。同时,汽车产业呈现出与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部分国外汽车大集团具有很好的技术储备,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微信图片_20200702100922.jpg

“体制、机制吸纳新元素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李万里认为,“体制方面,汽车产业是典型的一般制造业,汽车产品,尤其是乘用车是最终的消费品。建议推动形成所有制结构的新体制生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民企和外资企业要担负起产业链消费端的重担。机制方面,应当鼓励企业建成产业链的新机制系统。汽车制造产业链正在从垂直分工,转向垂直加水平分工的生态,传统汽车制造商与数字化、网络化的供应商将展开深度的合作分工。未来需建立起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形成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网状交织的产业生态机制。”

简言之,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激发企业运营新活力,而本土汽车企业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合作创新,有助于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发挥优势  顺势而为

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弱势企业将被淘汰;新“双积分”政策公布,强势品牌将根据自身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路线开启新一轮竞争。面向未来,李万里的建议是:“技术路线开放多元化。”

微信图片_20200702100927.jpg

李万里认为:“在‘后补贴时代’纯电动汽车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从市场角度看,企业一定要考虑降低成本,减少电池用量,降低续驶里程的指标,车型设计得更小巧,纯电动的成本可能会降低百分之几十,回归到短途车的定位。另外,混合动力要担当主角。高端产品解决的方案是以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的传统汽车为主流的方式。在发展新能源车的同时,内燃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燃料汽车退出的议论风靡全球,一些国家的政府、议会、党派、环保团体纷纷通过计划、倡议提出传统能源汽车退出时间表,但并没有形成法律。传统汽车退出不仅是纯技术性问题,更是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政治博弈,因而值得深入研究。”

据认为,2020年是中国汽车走向普及化以来最不寻常的一年,疫情加剧经济下行压力,消费增速下降,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重大困难……在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了30余年,参与汽车行业政策制定调整、汽车行业管理改革,见证了汽车产业践行改革开放,产业发展从弱到强的李万里再度发声,意在通过对发展环境、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汽车行业一起探寻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互联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