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我为什么不看好造车“新势力”?

时间:2018-11-07    管学军

近几年,造车“新势力”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我一直不看好,原因在于“新势力”崛起的理论与汽车崛起的理论不一样,从而注定了他们在汽车领域的败局。

造车“新势力”大多来自有IT背景的人,IT行业崛起依据的是长板理论,即你可以因为某一项强于其他人,因而获得公众的追捧,瞬间颠覆某个行业,从而获得超额的利润。比如淘宝,因为大大缩短了消费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距离,瞬间让很多批发行业消失,从而获得了市场的主导权和超额的利润。再比如苹果,因为有了采用滑动模式的界面,从而一举击败了诺基亚,但这并不因为苹果的电池不如诺基亚而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长板理论,或者叫一招鲜吃遍天。当然,这也注定了IT企业的生命周期远低于汽车企业。

我为什么不看好造车“新势力”?

汽车厂家崛起所依据的是短板理论,也叫作木桶原理,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这只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比如说,一款新车上市,完全可能因为某一缺陷而导致失败,比如碰撞得到了三颗星。尽管我们的国标可能连一颗星的标准都达不到,但是人们还是追求五颗星,因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再比如座椅的软硬问题,消费者可能完全不看车的质量,仅凭往上一坐的感觉,一款花费上百亿美金开发的车可能就被否定了。说穿了,所谓的短板,其长短不在实物指标,而在消费者的心中。汽车行业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上,一直在不断地修补短板中成长,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汽车早已打成了“红海”,但依然是朝阳产业。

我为什么不看好造车“新势力”?

一上来就喊着要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造车“新势力”,他们认为用长板理论能够颠覆短板理论,这不是开玩笑吗?毕竟汽车是个有着大约一个半世纪历史的产业,而IT的历史才多长?而且IT行业通常产生的是一些原来没有的新产品,从而颠覆传统产业。比如共享单车的出现,首先被颠覆的是“黑车”市场;手机订餐打击了方便面行业。而造车“新势力”则试图将一些互联网概念引入汽车,从而实现对传统汽车的颠覆,实际上思维模式本身就不对,或者说完全不了解汽车产业获得成功的基本原理。

有造车“新势力”声称自己比传统汽车人更懂消费者,更懂他们的感受,甚至认为汽车工程师们都在闭门造车,拒绝IT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殊不知,汽车行业者一百多年中,没有一天不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所有倒闭的企业几乎都存在研究消费者不够的问题,这种研究甚至涉及到心理问题。举例说,人们都知道奥迪在中国卖得很好,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十几年前(在奥迪还没有在中国建研发中心的时候),奥迪的工程师就有超过一半的时间要在中国。为了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甚至住进用户的家里,不仅了解高端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甚至了解中国在美学、艺术、流行色等文化方面变化的趋势,以及与欧洲等其他市场的不同。而这些,恐怕是造车“新势力”时至今日都还没顾得上做的事。

我为什么不看好造车“新势力”?

再说IT技术的应用,有的“新势力”贬低传统车企不懂得IT思维,实际上互联网技术早就在汽车领域开始应用了,比如美国的PNGV计划,那是克林顿时期振兴美国汽车工业的科研计划,该计划就是用信息将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与新材料制造企业,甚至航空航天公司联系在一起,共同研发美国面向未来的汽车。尽管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但构架起了汽车产业链最初的内部管理的IT系统。今天人们常说的工业4.0,就是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强大的信息流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联系在一起,大到涉及到空运、海运、陆路运输,涉及原材料生产、企业间的协同,细致到每台机床的用料情况、即时的加工精度、设备是否需要保养,以及即时发生的财务数据。如此巨大的网络体系、如此入微的管理系统,是造车“新势力”所无法想象的,也是他们如今连量产车交车都费劲的原因所在——尚不具备基础的体系能力。尽管国内并非所有企业都达到了工业4.0水平,但保证交车能力的体系还是具备的。

我为什么不看好造车“新势力”?

因此,每当我写到造车“新势力”的时候,我总要加上双引号,因为在汽车界他们还称不上新势力。如果真的能够成为某种势力,那么至少其销量要能占据市场的一定份额;或者由于其在技术先进性方面远超传统车企,因而对产业的架构带来了某种冲击;要么因为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其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远超传统车企的产品。而现在将中国所有“新势力”造的车加到一起,也就是4位数的量,反观传统车企月销5位数的产品比比皆是;在技术先进性方面,目前并没有看出什么特殊;质量方面,如果连批量交车都费劲,质量还真得再看看。由此,势力二字从何谈起?更何谈颠覆?

我为什么不看好造车“新势力”?

至于为什么还会有人投资给他们,我认为那是投资目的问题,与是不是真的想要造车无关,不能简单地从产业的角度去审视,而应该从投资的角度去审视。比如蔚来汽车到美国上市,不就让投资人赚钱了吗?但看看ES8的品质如何,至少暴露出的问题远超传统车企的产品。我的确不看好“新势力”,因为我恰恰是从产业的角度看问题。换言之,如果投资人的投资目的并不是为了造车,那么如此造出的车我肯定是不敢买。我也相信,确实有人对造车很有些情怀,但等真的造出好车,而不是说这款车只是具有某个专长,我也会掏钱去买。

说穿了,之所以有很多人为“新势力”站台,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用错了长板、短板理论,被宣传蒙住了眼,也可以说是视角不同带来的观点不同吧。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