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时间:2018-07-19    黑白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跨界资本的涌入冲撞出新的商业模式。而追求利润和对抗风险始终是一对矛盾体,对于从各行各业闻风而来的资本来说,造车无异于一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豪赌。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当美国的苹果,谷歌均已在汽车领域偃旗息鼓,另起炉灶之时,来自中国本土的资本却依然对汽车这块蛋糕虎视眈眈。恒大入股FF、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五粮液收购凯翼汽车、宝能入股观致……国内的资本大户不约而同地盯上了相对“封闭”的汽车产业,不惜重金入股、收购。当以贾跃亭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造车先驱已上演“万劫不复”的剧情之后,更多跨行业的资本却仍然前仆后继地涌入新势力造车的热潮,其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地产商醉翁之意不在酒

乐视汽车最终以资金链断裂胎死腹中,贾跃亭在被列入老赖名单后仍没有放弃造车梦,甚至还在美国拉来了恒大的投资。一度是中国首富的许家印出资67.46亿港币接盘贾跃亭的FF汽车项目,折射出以恒大为代表的地产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决心已定。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恒大对FF的投资是建立在有明确条件的基础上的,前提是贾跃亭必须保证在2019年一季度将量产车交付,否则贾跃亭将失去对FF的大部分投票权。也就是说,FF是贾跃亭的最后一次赌注,而一旦FF不能如期交付,恒大将全盘接手。

目前,FF已在广州南沙区取得一块地皮用作生产基地,此外在美国汉福德还有一块此前拿下的工业用地。有房地产行业的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土地政策持续收紧,开发商拿地越来越难。为了限制地王制造者,全国各地土地市场推出了熔断机制,即土地竞拍价一旦超过最高限价,地块将被流拍。”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对于恒大入股FF背后的动机,该房地产人士表示,“一方面恒大对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利润吸引,进而借壳布局,另一方面,很可能是看重的目前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建厂用地比拿商业用地更容易,对于开发商来讲,对土地资源的追逐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如今,不仅恒大开始涉足汽车,众多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均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宝能也以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份为契机,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业;华夏幸福出资3.3亿收购合众新能源53.4%的股份,并投资汽车共享平台“马上用车”和“巴歌出行”;万达集团对珠海银隆投资5亿,和董明珠一起掺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相比摸着石头过河的互联网企业,资金和资源更具优势的地产商,反而更容易通过大手笔的投入和兼并重组进入新能源汽车的门槛,但是对于造车来讲,强大的资金后盾只是保证研发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石,而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汽车复杂的技术壁垒是所有地产商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以变相拿地和占风口为目的,恐怕再有钱的地产商也会在造车面前无所适从。


传统制造业寻求新业态

虽然格力在空调制造行业堪称龙头企业,但是在造车领域绝对是个门外汉。然而这并不能浇灭铁娘子董明珠对制造新能源汽车的企图。在不顾多数小股东反对之后,董明珠自掏腰包10亿元,入股珠海银隆,个人持股达到17.46%,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不仅如此,董明珠还拉上了王健林和刘强东,她坚信造车是格力未来的出路。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然而,从董明珠入股银隆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半,除了定下了一个花瓣造型的LOGO外没有拿出一台可以量产的车型。目前根据媒体报道,银隆河北生产基地已经大面积停产,员工处于“被放假”状态,按照当地人的口述“要黄了”。

实际上,董明珠之所以将格力的业态从空调行业寻求向手机,甚至是汽车行业转移,和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也有直接关系,空置房的增多必将导致空调行业的下滑,这是无容置疑的。但是,董明珠却远远低估了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复杂性,她简单地认为只要搞定电池技术,就可以造出成熟的电动车产品,殊不知汽车是由几万个精密零件组成的工业品,远比空调和手机要复杂得多。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董明珠曾说过,“希望未来格力的用户可以坐着格力的车,在舒适的空调温度下,用着格力的手机打电话。”她也曾经说过和贾跃亭类似的话,“赌上全部家当也要造汽车”。如今来看,董明珠的汽车梦恐怕很难圆了。

格力造车的艰难也同样摆在所有传统制造业公司面前,包括酿酒的五粮液集团、造手机的华为、做吹风机的戴森等等。寻求业态的创新和突破本无可厚非,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也应谨记在心。汽车的重资产、重研发、重技术、重渠道的种种特性是任何传统制造业的产品都无法比拟的,即便是在行业内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人士都不敢保证成立一家新品牌就能获得生机,更何况是跨行业门外汉。

跨界造车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目前,新势力造车、跨界造车的大潮看似汹涌澎湃,实则正在面临新一轮洗牌。根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新入造车企业超过280家,其中融资超过50亿元的企业大约仅有6家,而按照汽车行业规律,一个整车平台从开发到产品上市,至少需要42个月的时间,通常要数百亿美金,50亿元的融资连作路试的实验费恐怕都不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将很难有存活的空间。

一位新势力造车公司的CEO坦言:“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新势力造车、跨界造车公司将不超过2家,大批的新势力将沦为陪跑者”。业内专家也普遍认为,新势力造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太多足以致命的问题,随着各主机厂加大新能源产品的投放,对新势力造车、跨界造车的一次深度洗牌将不可避免。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