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一汽大众“探源”与“寻梦”

时间:2017-10-30    布衣侯

“问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大思想家朱熹的名句。凡事有因果,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是什么”的同时,去追寻其背后的“为什么”是逻辑的必然。近期“高田气囊”及“神户问题钢”事件对整个日系车企带来来极大的“产品恐慌”,也让中国消费者更加关注:你的爱车在品牌和表面的光鲜背后,组成它的一个个零部件是否可靠?汽车产品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从暗影处走到了聚光灯下。

 

QQ截图20171030081159.jpg

2017年9月24-28日,在五天时间里,笔者跟随“2017一汽-大众品源之旅”走访了成都、扬州、辽源三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对于一汽-大众产品品质背后的零部件支撑有了一定了解,更被车企与零部件企业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所触动。草成此文,希望与网友们分享感受。

成都富维延锋彼欧——用“脸面”赢得“脸面”

  2009年11月3日,一汽富维和延锋彼欧合资成立了“成都富维延锋彼欧”,主营汽车外饰产业,包括保险杠、门门槛、尾翼、门饰板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这个最初注册资本1.58个亿,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的企业经过8年发展,目前已拥有资金规模9.1亿元、员工494人、年产销超过80万套,具备年产能力超过150万套的业内翘楚。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了一汽大众的A级供应商。

QQ截图20171030081209.jpg

  从产品看,成都富维延锋彼欧所生产的正是车辆最容易被关注的“脸面”——任何瑕疵都一望可知。对于一汽-大众这样的品牌而言,能够把这样的“脸面工程”放在这个企业长期合作,足可以见信任。

QQ截图20171030081250.jpg

这种信任是成都富维延锋彼欧靠实力赢得的,也有赖于一汽-大众的扶植:成都富维延锋彼欧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方面极其严格,特别是针对B面数据的采集。这从第一款BC311—0即已开始,从这款车到BC3116—0及 ACISUV(音),成都富维延锋彼欧一直在参与设计和分析的过程,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为实际合作中一汽-大众关于产品改进与大众德方的对话赢得了“对等实力”。

  而一汽-大众对这一合作伙伴的支持不仅仅在于“品牌”层面,更在于“标准”方面: 2015年至今,一汽-大众组织整个供应商系统开展一系列的供应链的整合、相互能力的提升,包括一些文化宣传的活动。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指导更加直接。一汽-大众与合作伙伴的管理经验分享对当地供应商协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QQ截图20171030081257.jpg

  整车厂“工业4.0”离开了供应商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笔者一行在成都富维延锋彼欧看到今年3月份已经投入使用的立体库,它解决了公司很大部分的存储问题,也迈开了公司数字化、自动工厂的第一步。其生产线上的自动化立体存放区包括QAD系统、MES系统和SAP系统,跟实际的立体库是互联的。目前该工厂已经初步实现生产状态、工艺流程、物流这些的透明化,下一步将从工艺流程、设备状态这些方面打造工厂的柔性化的平台。在参观过程中留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产品二维码扫描存档,这让产品质量状况记录在案,精确到批次,一旦整车产品出向相关问题,可以追本溯源,找到批次。对于用户而言,这让“对产品负责”真正落到了实处。

QQ截图20171030081303.jpg

在成都富维延锋彼欧的生产车间,令人留下另一个深刻印象的是工人的“图书角”——除大量专业杂志和书籍外,也包括管理、经济、心理学等社科书籍。陪同参观的公司负责人介绍,虽然现在“手机阅读”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但在工余,仍提倡员工静下心来学习。“图书角”受到了员工的热爱,也让一线紧张的工作气氛多了一份“书香”。

QQ截图20171030081338.jpg

  成都富维延锋彼欧已经经入快速发展期,市场给这个踏实前行的企业新的机会:据2016年统计数字,成都地区整车产量在200万辆左右,2020年左右将达到400万辆,成都富维延锋彼欧目前的两大合作伙伴是一汽大众和沃尔沃,现有的市场份额在40%以上(近43%)。对产能提升是不小的考验。而且因与一汽-大众的多年合作已经在业内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许多车企因这个“名头”特意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为一汽-大众产品的“脸面”负责的成都富维延锋彼欧,已经赢得了自己的业内尊严。

而“最终的目的员工是成为自豪、股东和客户满意,并且竞争对手尊重的外饰供应商。”——这,正是成都富维延锋彼欧的企业目标。

亚普——一个企业关于“胃”的选择题及结果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当时产能规模仅2-3万套,而今年,其产量预计将达1000万套。

QQ截图20171030081345.jpg
 

如果把油箱比作汽车的“胃”,亚普就是这个“胃”的生产者。有趣的是,亚普最初是生产民用塑制品,特别是厨房“油壶”一类的小产品,说是与百姓的“胃”有关也不算牵强。但是历史的选择题就是如此有趣:亚普在选择后依然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但做的却是大企业的大文章,而且——做出了大名堂。

今天的亚普已经成为成为“全球汽车燃料系统的领导者”,在专门从事燃油系统的开发、制造、销售的全球供应商里,是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亚普在全球有24个生产基地、4个工程中心;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36.1%,在全球达10%。“中国第一、全球第三”,这就是目前的行业地位。

QQ截图20171030081351.jpg

成立于1988年的亚普从一开始就与大众共发展,可以说目前其行业地位的取得,与大众品牌息息相关。

  2010年之前,亚普 18个工厂在国内,9个工厂在国外,7年时间里海内外共增长了20个生产基地;2010年前整个集团不超过1500人,而现在已经达 4000人。这7年,也恰恰是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的7年。

亚普不仅与大众品牌同步发展,更具备着“大众血统”,其经营方式方法都深受“大众思维”的影响。甚至包括海外市场拓展,都紧跟着大众步伐:印度、俄罗斯、捷克等地的基地,正是为了大众品牌生产基地配套而建设的。

  严谨的德国人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把配套项目交个亚普开发,而是让他们从来图加工做起,然后把成果带到海外去,这一步成功后,再开发一个新的项目交给亚普。一步步稳扎稳打,难度系数逐步提升,直到取得“同步开发权”。例如BSUV全球平台项目,难度非常高。大众品牌竞争对手所有的主机厂看了这个项目,都觉得这个项目太“变态”了:没有哪个人会把油箱设计成这个样子。但亚普非常好的完成了这个“变态项目”。

  2015年的时候汽车排放国六标准的推出,导致大众在中国市场上所有的车型必须较更变。新的法规要求排放要跟美国看齐。而美国是汽车油箱自己把油蒸汽(音)进行回收,即等汽车启动的时候,发动机再把这个油蒸汽(音)抽到那个发动机里面去燃烧掉。这些变化导致大众系列产品的整个燃油系统都要发生变化。意味着南北大众加在一起过去十年开发的所有车型,亚普要重新再开发一遍,而且只有三年的时间。

QQ截图20171030081427.jpg

这是“盛世危言”——亚普在发展非常顺利的情况下遇到了新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资源遇瓶颈,在这重要关头,一汽-大众没有忘掉“老伙伴”,从项目开始至今,每三个月一汽-大众有关部门人员会来亚普指导工作,与亚普工作人员一起把所有的项目、状态、问题“过一遍”,逐一解决。从目前情况看,在今年年底亚普相关产品将陆续投产,因“标准变化”而给亚普带来“最困难、最痛苦”的时期在一汽-大众体系支持下即将结束。而一汽-大众也因为亚普的出色表现给与了其“优秀供应商”的鼓励。

QQ截图20171030081432.jpg

在关键时刻一汽-大众对于同步发展的伙伴大力支持,但在服务标准方面,却从来严格要求。亚普负责人坦承:对比所有的主机厂,大众的要求是最严的,也就是说给大众服务是“最痛苦”的,但也是让亚普成长最快的——大众体系(无论是开发体系,还是质量管控体系)都非常系统,这也就是为什么业内公认“大众标准是天花板”:看得见、但永远够不到。但在与一汽-大众的不断合作过程中,在双方的努力下,亚普一次次、一步步的离这个天花板越来越近。

  如果最初不是选择了与一汽-大众合作,从为捷达配套燃料供应系统做起,而是继续生产“小油壶”,今天的亚普会是什么样子呢?这该是个有趣的问题。历史没有如果,而最初亚普人富有远见的选择让这个企业已经成为质量要求极其严苛的德国大众的全球供应商:一个已经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研发设计数字化、试验验证模拟化、设备监控智能化、供应链协同化、经营管理集成化、面向未来的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全球汽车燃料系统的领导者”。

尾声

        从产品层面看,成都富维延锋彼欧与亚普截然不同——一个关乎车辆的“面子”,一个关乎车辆的“健康”;从企业规模看,两者也有明显的差异——一个立足西南,一个布局全球。但两者相同的是都与一汽-大众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其发展离不开一汽-大众体系的大力支持,其产品高质量离不开一汽-大众的严格要求。这两个产品质量卓越的企业目前的合作伙伴不止一汽-大众,甚至不止大众品牌,其未来的合作伙伴更可能增加,一汽-大众体系带来的“恩泽”不仅促进了这两的企业的发展,更将惠及其其他的合作伙伴。

  这,也正是一汽-大众体系为这个国家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所做出的隐形贡献。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