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融合正推动智能汽车飞速前行。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智驾辅助领域的深耕,让智能辅助出行从设想逐步走进现实,鸿蒙智行便是典型体现。然而,随着该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相关法规尚不完善,部分车企在智驾辅助宣传上出现夸大、过度营销现象,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给行业发展蒙上阴影。
行业乱象引整治,多方合力促规范
今年4月,工信部果断出手整治汽车行业智驾乱象,明确要求车企在智驾辅助宣传中杜绝夸大、虚假内容,清晰界定系统功能边界,完善安全响应措施,如统一规范使用组合辅助驾驶术语、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合理控制OTA升级频率等,彰显了整顿行业乱象的决心。
为进一步引导汽车智能辅助驾驶迈向更安全、健康的发展道路,7月8日,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从多维度对智能辅助驾驶产业进行剖析,涵盖技术演进、产业化路径、应用场景、安全体系构建等内容,为产业厘清发展思路,明确责任边界,致力于推动智驾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为智驾辅助领域的先行者,华为已多次为智驾辅助安全赋能,积极推动行业良性发展。此前,鸿蒙智行就曾发起全民出行安全倡议,呼吁公众遵守交规、文明出行、安全智驾,携手营造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
技术实力筑根基,百万避险显成效
华为在智驾辅助安全方面的努力,不仅体现在倡议宣传上,更扎根于深厚的技术实力。华为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坚持智驾辅助出行绝非炫技,而是将保障人的安全放在首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鸿蒙智行车型已助力车主成功避险超200万次,这一成绩背后是华为智驾辅助技术强大的支撑。
在技术架构上,华为强调多传感融合感知体系,追求“超人”安全而非“类人”安全。当下智驾辅助领域主要存在视觉方案和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两条技术路线。其中,视觉方案在雨雾尘等复杂天气及强光、逆光环境下,对远距离障碍物形状的探测与识别能力有限,难以精准辅助决策。
与之相比,华为代表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融合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优势,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高精度感知,大幅提升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超越人类驾驶员的安全水平。部分车企受限于研发体系与技术积累,即便配备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也难以实现高效的信息融合与精准决策,导致智驾辅助功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华为强大的研发团队与训练体系则确保了技术的高效落地与持续优化。
功能逻辑严规范,五维体系保安全
以华为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为例,其自动紧急制动功能(AEB)和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eAES)表现卓越。当行业内部分企业还在攻克AEB精度难题时,华为eAEB已将误触发率降低至1亿公里1次的行业领先水平。
在功能使用逻辑上,华为严格遵循道路交通“让速不让道”规则,优先启用AEB通过主动减速化解风险,仅在极端情况下,如制动距离不足时,才启动eAES进行变道避险。反观部分厂商,因技术实力不足,设置AES优先级高于AEB,导致AES功能滥用,甚至出现高风险的连续换道操作,为智驾辅助出行埋下安全隐患。
华为ADS构建的五维安全理念,即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安全,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设定了极高标准。例如,尊界S800基于L3自动驾驶架构设计,具备8重安全冗余能力,实现高阶智能出行。其中,全时速安全确保主动安全功能在1-150km/h全速度区间内均能有效运行;全方向安全通过行业首创的全向防碰撞系统CAS3.0,实现车辆前向、后向、侧向360°无死角防碰撞,全方位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智驾安全不是炫技,而是以人为本”,这不仅是华为坚守的理念,更应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期待更多车企像华为一样,重视智驾安全,共同推动智驾辅助技术健康发展,助力我国向汽车强国与交通强国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