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地被誉为长久有效的“碳库”。通过在泥炭层中储存大量的碳,它们能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奥迪环境基金会资助的“C02-regio”可行性研究项目所关注的,正是如何让土地利用方式从“以排水为主”转向“对泥炭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对此,该研究项目考量了多瑙沼泽的再润湿措施如何适应当地农民的需求。
德国巴伐利亚州最大的沼泽地——老巴伐利亚多瑙沼泽(Old Bavarian Donaumoos)的部分泥炭地将被重新润湿,这将为减少德国的碳足迹做出重要贡献。为此,来自魏恩施蒂芬应用技术大学(Weihenstephan-Triesdor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科学家们花了两年时间,在英戈尔施塔特与奥格斯堡之间的地区,研究沼泽、森林与腐质土壤对温室气体的抵消能力,并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替代措施。今年5月,C02-regio气候办公室将开始实施首批获得气候认证的保护项目。
该研究由奥迪环境基金会、欧盟赞助的“农村地区发展联合行动(LEADER*)”和其他机构共同出资,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农场是否存在其他可替代的土地利用方法以及由此获得补偿的方式。其中,向农场颁发气候保护证书是一种激励方式,根据其所实施的保护措施,补偿资金将有所不同。C02-regio项目经理Jonas Galdirs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推广气候保护行动、颁发温室气体减排证书,和所有致力于气候保护的群体之间建立一个价值循环。”其目的在于,加速推动农场管理向保护土壤价值的湿地管理转型。
通过气候认证获得资金支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魏恩施蒂芬应用技术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形成腐质土壤、再造林、农林复合经营(同一块土地上集合林业与农业或畜牧业)、生产生物炭和保护泥炭地等多种措施,并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认证评估了其经济可行性。“各项措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每公顷腐质土壤的形成每年可吸收多达两吨的碳当量,每公顷再造林则可抵消5至19吨的碳当量,”研究项目负责人兼植被生态学家教授Matthias Drösler博士表示,“而每公顷泥炭地每年可抵消10至50吨,减碳优势最为显著。”
排水型农业的替代之选
该研究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总结了如何利用经过再润湿处理的土地,使其具有生态和经济效益。土地一旦经过再润湿就无法开展过去传统的农业活动,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仍有新的方式再次利用土地,比如安装光伏系统、开展湿地农业和畜牧业、培育特殊的草状沼泽植物(湿地培育)等。
生物炭促进气候保护:长期储碳
此外,研究区域内生长的生物质还可以生产生物炭。“热解法改变了燃煤发电厂的运行方式,”Jonas Galdirs解释道,“我们不再燃烧煤这种已在地球上存在数百万年的碳水化合物,而是将植物碳化,使其变成长期的温室气体库。”将生物炭和建筑材料(对气候有益的混凝土)混合后,可以充当永久碳汇或城市树木生长的基质。基于这项研究,位于多瑙沼泽的热解厂除了能获得气候认证,还可在大约五到十年里收回成本。
项目工作与证书发放:气候办公室将于5月开始办公
5月,CO2-regio气候办公室将正式启动,并以再润湿项目为首个工作重点。这一非营利组织坐落于多瑙河畔诺伊堡,旨在为土地所有者提供建议,支持农场发展,并开展由魏恩施蒂芬应用技术大学泥炭地科学中心认证的气候保护项目。参与项目的农场将从中获益。得益于奥迪环境基金会的资助,首个项目即将在多瑙沼泽启动,占地面积约四公顷。奥迪环境基金会董事总经理Rüdiger Recknagel表示:“我们相信泥炭地保护是值得的,这一行动将为减少地区碳足迹做出重要贡献。”气候办公室预计从2026年开始自行筹资。
可行性研究一览:
研究时间: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
项目发起人:“高效使用能源”(Energie Effizient Einsetzen)协会
资金来源:欧盟赞助项目“农村地区发展联合行动”(LEADER),奥迪环境基金会,以及自治市、市和县组成的协会机构
合作伙伴:魏恩施蒂芬应用技术大学和Prolignis公司
*“农村地区发展联合行动(LEADER)”(源于法语Liaison Entre Actions de Développement de l'Économie Rurale)是一个由欧盟委员会推行的自下而上的项目,旨在将农民、农村企业、地方组织、管理部门,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人聚集在一起,组成地方行动小组(LAGs),促进乡村地区的综合发展。地方行动小组自主制定发展战略,自行管理预算。该项目加强了当地社区间的联系,促进了跨部门创新,有助于分享来自国家和欧盟层面的知识。